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普资讯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3)

2023-05-29 10:11:0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背越式跳高另外一大优势是“J形”的弧线助跑。随着最后三、四步的曲率半径越来越小,人体起跳时便在惯性作用下沿切线飞出,获得转向横杆的角动量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背越式跳高另外一大优势是“J形”的弧线助跑。随着最后三、四步的曲率半径越来越小,人体起跳时便在惯性作用下沿切线飞出,获得转向横杆的角动量并自然成为水平姿势(图7)。

(7)“J形”的弧线助跑平面图

助跑的弧线半径越短,速度越快,身体的内倾角就越大,人的重心就能够降得越低。有研究表明:身体内倾30度,重心将降低13厘米。起跳的工作距离因此而增大,有利于提高身体重心上升的幅度和加速度。

特别有趣和值得一提的是,背越式跳高在起跳腿蹬伸之前,身体重心便在摆动腿的最后支撑中开始提升。因此,起跳腿的工作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接过摆动腿产生的垂直初速度进行积累和叠加。因此,不少研究者把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蹬伸当做起跳开始,称为第一动力源;起跳腿的支撑蹬伸则是起跳的继续和结束,为第二动力源。这种“双动力起跳”是任何其他跳高技术都无法比拟的。

百年之间,跳高设施的变化同样有许多可圈可点处。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奥斯本“施展绝技”,用手指捏住横杆使它不朝里边滑落。为了防止这种“小动作”,此后的横杆才设计成能从两边掉下。最居功厥伟的改进要算海绵垫问世了。80厘米厚的发泡橡胶新材料能确保运动员肩背朝下“软着陆”。没有它来取代沙坑,福斯贝里不可能产生异想天开的灵感,背越式跳高选手也一定会跌断头颈和脊梁了(图8)。

(8)海绵垫在跳高运动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跳高运动已经进入相对稳定期,1993年由古巴选手索托马约尔刷新的2.45米男子世界纪录无人挑战,1987年保加利亚选手科斯塔迪诺娃创造的2.09米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至今。明天会不会有新的跳高技术问世还很难逆料。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侯滨以一个京剧武生的折体飞越动作,创造了1.92米的世界纪录。许多田径专家和运动生物力学家都大声呼好,认为这才是人类跳高的最佳模式(图9)。结论究竟如何,我们只能把答案留给历史了。

(9)嵌入式跳高示意图

相关阅读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幻灭——蓝色角逐(二)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 师夷——蓝色角逐(一)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