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散文:昔日,孤独的少年和尚(3)

2022-08-23 16:45:53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芭蕉树下的背影,可是,庵子因为年久失修,终于在某一天坍塌。怀素没有新的容身之所,他就请人帮忙在原址上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草庐。草庐被芭蕉林包围着,绿意盎然,

芭蕉树下的背影

可是,庵子因为年久失修,终于在某一天坍塌。怀素没有新的容身之所,他就请人帮忙在原址上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草庐。草庐被芭蕉林包围着,绿意盎然,怀素就自题为“绿天庵”。邻里乡亲看见怀素几年时间种了那么多芭蕉树,以为他攀上了城里的富家大户,约定前来高价收购这些芭蕉。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未见人迹。忽一日,却见怀素砍下芭蕉叶,晒到半干,一边喝酒,一边操起毛笔画起字来。大家觉得稀罕,于是前来围观。有人问怀素:你在蕉叶上写的是什么字?怀素回答:是草书。众人笑道:草书?我看你疯疯癫癫的,应该是醉书吧。怀素看了对方一眼,又狂放地说:对,是醉书,又叫狂草。

怀素的怪异行为和狂放姿态,令众人莫名其妙,大家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零陵人都知道东山东麓有一座绿天庵,庵里有个喝酒吃肉的和尚,名叫怀素。

怀素虽然性情十分狂放,但他感情细腻,为人处世谋略办事颇为老到。尽管自己种了近万株芭蕉,但他发现在用蕉叶写字,即便两面都书写,甚至两面都书写数遍,也不过是片刻之间的事情。等到芭蕉叶长大可以书写时,好不容易出现的创作灵感及热情早就灰飞烟灭了。

如何才能及时表达出自己的瞬间感受呢?怀素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他找来几块纹理不粗也不细的木板,试着在上面书写,没想到感觉不错。由于怀素练的是狂草,运笔速度快,毛笔饱蘸浓墨落将下去不走墨,也不聚墨,于是他就以木板和木盘代替蕉叶,写了擦,擦了写,最后,木板和木盘居然都被他写穿了,这是何等的恒心和力量啊!

绿天庵边有一小池,这是怀素洗砚的地方,墨经常把池子染黑,后人称之“墨池”。怀素写穿了木板和木盘,自然也写坏了不少毛笔。每次他将写坏的毛笔丢在屋角,久而久之,竟有了一大堆。面对这些伴随自己艺术成长的毛笔,他感慨万分,终于在某一天将废弃的笔头、笔杆收集到一起,埋在地下,并垒成坟状,还用青砖围箍,称之为“笔冢”。

后来,陆羽听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就在《僧怀素传》的开篇中写道:“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也就是说,少年怀素用芭蕉叶练字的时间急促而频繁,导致蕉叶供不应求,生长不及,他不得不改为木质的板或盘。

零陵东山景区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曾有一个建于1992 年的怀素公园,公园里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醉僧楼,楼的周边包括前面延伸到湖边的台阶两边,都是一丛丛绿油油的芭蕉树。零陵的芭蕉树不结果实,只生长无限的艺术镜像,散发出浓浓的墨香。醉僧楼的右侧有墨池和笔冢,相传是怀素遗留,那是一种精神符号,象征着勤奋与执着。怀素书蕉的故事,在永州人人皆知,其励志力量不亚于凿壁借光和闻鸡起舞。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