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散文:昔日,孤独的少年和尚(4)
芭蕉树下的背影
行走在怀素公园里的芭蕉林中,我似乎看见一个身着袈裟的少年僧人正望着刚刚长出来的蕉叶出神。之前,他习惯把蕉叶铺于龛桌,临习自己喜爱的书帖。可是由于自己练字不分昼夜,接近走火入魔,笔墨如龙翔鹤舞,闪电裂云,近万株芭蕉叶片生长远不及他的书写速度。于是,他干脆揣上笔墨立于芭蕉树前,见到可以书写的蕉叶,见一片写一片。写累了,就喝一口酒。墨香与酒香,就像一对漂亮的姐妹,时刻围绕在他身旁。
三
有时候,这世上的事情,往往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你不去惹人,人家会前来惹你。就在怀素吃肉喝酒终日爱写字进入“疯疯癫癫”状态时,却不知已远近扬名。而他生命中的贵人,也正渐渐走近。
影响怀素一生的有好几个人。若按时间顺序来列举,第一位当数韦陟。
天宝十二载(公元753 年),受杨国忠诬陷被贬桂州岭尉的吏部尚书韦陟赴贬所平乐,途经零陵,与怀素相识。韦陟也是一個书法大家,他的真行书如虫穿古木、鸟踏花枝。因开元中袭封郇国公,又常用五彩笺为书记,让侍妾主其事,自己只管授意和最后签名,他签名时的“陟”字像五朵云,当时人们十分钦羡,称之“郇公五朵云”。韦陟喜欢结交晚辈,途经零陵在此歇憩时,听说年仅十七岁的怀素书法了得,遂礼贤下士,派人送帖拜访。
我们不知道当时他们在零陵的哪个地方相见的。那时的零陵城很小,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除了州府,幽雅之地应该很多。以韦陟的身份,虽在贬途,但也是地方官员的巴结对象,零陵是永州府和零陵县两级衙门所在地,官员们不可能不识时务。总之,他们一老一小相见如故。怀素当时的书法水准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与韦陟的交流,他深深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这就更加激发了他的上进心。韦陟对怀素十分欣赏,说了很多赞美的话,可惜怀素喝得酩酊大醉,只记得其中两句,后来告诉陆羽,陆羽在《僧怀素传》里写道:“吏部韦尚书陟,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由于韦陟的率先赏析,让永州的地方官员蓦然醒悟:啊呀,我们身边居然有一位很有潜力的僧人书法家。
永州刺史王邕,是赏识怀素的第二人。依照我的臆测,王邕应该是个很有雅兴的官员,他对书法有一定的研究,而且自己的书法也不错。我猜想王邕肯定为怀素组织过专场表演,亲眼目睹了怀素的临场发挥并为之倾倒,所以在《怀素上人草书歌》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声名鹊起的怀素心里有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他见人就轻狂,人越多,他越起劲,一边喝酒,一边挥毫。个子矮小的他,常常光着半条胳膊挥笔来写起大字,笔墨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龙蛇飞舞。他嘴里“哇哇哇”地哼唱,筋骨舒展,抖动僧袍,忽然绝叫三两声,掷笔狂笑不止。待大家定睛一看,一刀宣纸早被他“唰唰唰”地就写没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