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交口塬上的事(26)

2022-08-28 22:02:1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大嫂,沟里的冯家窑子原来是一户人家的院落,据说天瑶村很早以前居住着冯姓人家,以至现在很多山峁都是以冯字命名的:冯家台、冯家洼、冯家梁、冯家峁,

大嫂

沟里的冯家窑子原来是一户人家的院落,据说天瑶村很早以前居住着冯姓人家,以至现在很多山峁都是以冯字命名的:冯家台、冯家洼、冯家梁、冯家峁,等等,可惜村里现在一户姓冯的人家都没有,陈、林两姓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到的这里,都好几辈人了。冯姓像一抹烟云在历史的舞台上一晃而过,要不是这些具体的地名,谁晓得他们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过呢?

冯家窑子在冯家沟的北坡上,一年四季阳光充沛,暖堂堂的。八孔土窑一字形排开,院子平展展的,与周边的山峁形成鲜明对比。当年生产队的时候这里是耀眼的舞台,社员们在沟里干活的时候中午都要来这里吃饭,门前几口锅里熬着米汤,另一口锅里煮着野菜,热着馒头。男人们端了碗蹲在涧畔上边吃边聊,女人拿着馒头舍不得吃完,总想给男人留一些。男人苦重,吃得多嘛。晚上回家的时候男人的肩头挑着柴火,女人软绵绵地跟在后面,到家就黑尽了。母亲那时候负责做饭,提前一个时辰开始拾柴,沟里的炊烟荡了起来,袅袅娜娜,社员们看见心里就踏实了。

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物是人非。当年的锅台还在,院里的荒草却长得跟人差不多一样高。酸枣树从窑脑上探了下来,把门都遮住了。窑里的土炕早就塌了,脚地上到处是牛粪,看来牲畜们经常来这里。窑顶的建木漆黑发亮,与下面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墙上是放羊人刻的酸曲,歪歪扭扭,土得掉渣。酸曲的旁边是一些与之呼应的图画,明目张胆,激情澎湃,看得人脸红心跳。

快把那些东西抹去吧,难看死了。柳叶红着脸说。二哥拿起铁锨一阵乱抹,图画支离破碎,终于看不出原型了。

母亲带着两个年轻人收拾了几天,把院子里的荒草铲了,窑里的土炕打了,窑门上安了栅栏门,然后收拾了一孔给人住。母亲在院子种了菜,把河滩上的荒地开垦了撒上玉米,秋后玉米就可以喂猪了。做好了这些工作,母亲把猪和鸡接了下来,白天在沟里放养,晚上圈到窑里。

母亲往下搬家的时候,塬上的鸡瘟已经开始了。养鸡人能杀则杀,能卖则卖。母亲也陷入两难境地,眼看着很多人的鸡舍都空了,她心急如焚。是就此打住,还是要放手一搏?许多人都劝母亲别养了,否则血本无归,债务会越来越多。这时,几个养鸡场都解散了,大量甩卖鸡,价格很低。母亲决定把这些鸡收购了,就是死了,损失也不会太大。大姐夫一如既往地支持母亲,他从乡上贷了两千元给母亲做流动资金,然后花钱把县防疫站的技术员请到沟里给鸡打疫苗。这些鸡躲过了这一劫,一段时间后,一些鸡开始下蛋,漫山遍野都是鸡叫,冯家沟沸腾起来了。

鸡长势很好,猪也开始疯长。沟里的野菜很多,特别是苦菜,汁多叶嫩,很有营养,是猪最喜欢吃的食物。母亲算了一下,等到秋后玉米下来的时候,一些猪就能出栏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