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摘:黑色的车迹(13)
初雪
王德贵要求刘强给他开一段路,但刘强摇摇头拒绝了。
车灯划开了山沟里的黑暗。路旁长满了各样的树丛,只偶尔有一两家沉没在黑暗里的人家。车子涉过了十几道浅的、急湍的溪流,冲开那些一直伸到公路上面来的带着枯叶的树枝,前进着。冷风在山沟里尖厉地呼啸着,好像因了这台车胆敢驶到这里来而发怒似的。司机们的手和脚全麻木了。驶上盘山公路的时候,车上的妇女们敲着车顶,报告着敌机的来临,刘强熄了灯。走了一段,停下来听了一听,他又打开了灯。
妇女们敲着车顶的声音,叫他强烈地感觉到他和她们之间休戚相关的感情;战斗使他从伤痛和极度的疲劳里又振奋了起来。他仿佛看见车上的妇女们冻得发青的脸和迫切期待的眼睛,还有抱在王德贵手里的孩子。他的头脑里闪过了一些图景。在一间亮着灯光的房子里,他的孩子们正在甜蜜地睡着,小小的头歪在枕头边上,旁边摆着红花布做的新棉袄——那是奶奶亲手缝的。长方形的房间里堆满东西,这都是老人家的东西,其中有几十年前老人家自己出嫁的时候的一口木箱子。于是,房间里就有着陈年古旧的生活气味。想到这个,他觉得很宽慰。接着,他的头脑里又出现了一幅图景,比先前的一个更鲜明。这是织布厂的车间,灯火通明,郁闷而喧嚣,他的女人站在织布机旁,脸色有一点儿苍白,额角上沁出了汗珠。她一边工作一边在想着什么。忽然,有一个人走过她身边,嚷着说:“外边真冷啊,下雪了!”她惊讶地抬起头来,问:“下雪了吗?”看见了那人肩膀上的还没融化的雪花,她就想着:“是下雪了。他在前线怎么样呢,穿上棉衣没有呢,该死,总是不来信!”——“这些女人家总是记挂什么棉衣棉衣的,你没看见吗,我在前线很好,正在爬过高山,”他想,微笑着:“也确实不对,两个月没写信了。不过,又有什么好写的呢,妈的,棉衣棉衣的……”车顶上又传来了敲击音,于是他又熄了灯。在这森严的高山上,迎着猛烈的冷风,这台车时而亮着灯,时而在黑暗里摸索,驶上了山头了。它的灯光不时地照着险陡的山岩和笔直地伸向天空的杨树。车上的妇女们静静地坐着,小王怀里的孩子熟睡着,这一切都参加了这一场以意志和爱情来制胜的斗争。
翻过山头,在刘强的眼前就出现了一片辽阔而苍茫的景象,下面是平原。远处的天和地分不清楚,但平原里这里那里地闪耀着的像萤火似的无数的车灯,映出了这一片辽阔苍茫的景象,并使人感到活跃的生命。这一片土地是醒着的,它在呼吸并且活跃,无论是敌机或是严寒都不能制服它。两年来千百次地见到过这种景象了,但每次见到都不能不激动。散布在平原各处的,一闪一闪地亮着的车灯,那是他的同志们。他们也会看见高山上的这一盏闪亮着的车灯的。而且,在看不见的尽头,那里是祖国,也有无数的车灯在闪耀,向着朝鲜前线驶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