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关外离歌(8)
离歌
4
弟弟没有回铁匠营,并从此失去踪迹。我母亲四处打探弟弟,逢人就问,可越是问得多就越是心下发慌,弟弟的去向越是扑朔迷离。有人见过弟弟,说弟弟是牺盟会的人,穿黑呢子大衣,戴礼服呢帽,骑快马,会倒钩马镫藏在马肚子下用手枪打日本人。也有人反驳,不对,弟弟是个八路,早都叫日本人杀了,是绑在树上杀的,弟弟骨头硬得很,至死都眼睛不眨,还一个劲大骂小鬼子。还有人说你弟弟不得了,是共产党干部,带着队伍打游击,在一次战斗中端掉小鬼子一个炮楼,缴获步枪五十支,机枪一挺,子弹五百发,县里给他开表彰大会是我亲眼所见,一定错不了。
你弟弟是逃荒走了,走的是杀虎口,过了大青山,在白云鄂博当矿工。还有人这样对我母亲说。然而,逃难到河南的人也带回消息,说弟弟是一路乞讨去了河南,那里的地多得很,只要下种就长庄稼。还有一种消息,说弟弟从碛口过了黄河,到陕北往延安去了。
无论谁带来消息,我母亲都抓着人家的手,虔诚得像个信徒。只要有弟弟消息的地方,能走到的她一定要走到。县城周围的村落,以及更远的村子,她都去。也没驴骑,也没车坐,她都是靠步走。她去哪里也不和老魏说,更不会找老魏帮她,比起老魏她更相信自己。雁门城周围,少也有二三百个村子吧,我不敢说这些村子我母亲都走到了,只能说她把能走到的都走到了。開始,她还能用家里的鸡蛋换二斤杂和面,给自己烙几张大饼在路上吃,后来连鸡都没有了遑论蛋。寻常百姓过日子全靠一点点积累,我母亲把时间和精力以及智慧全都用在找弟弟了,她也就没有积累。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母亲用了最朴素也是最悲壮的办法,一路乞讨。不用多长时间,整个雁门城都知道一个刀削脸的讨饭女人在找她弟弟。
一年后,得到一个不管可靠不可靠的消息,说弟弟已经回到铁匠营。我母亲拔脚就赶往铁匠营。从雁门城到铁匠营五十多里路,弟弟走这五十里路用了一夜时间,我母亲有意加快脚步,她想要体会那一夜弟弟奔逃时的疲惫与急促。
到处都有日本人的岗哨,平头百姓不让随便外出。把四方棱棒子立起来,用棱打人脑袋,这是多么歹毒。我母亲避开大道,专走荆棘丛生的小道,想来弟弟也是这样,葛针划破他的手和脸,山石割裂他的脚,拧出那么多血水泡。我母亲脚下的疼直钻眼睛,血泡如沙棘果一样,她的疼是弟弟的疼,弟弟的疼也是她的疼。多年以前,弟弟对她说,姐姐,莫哭。他还用身体撞击出凄苦夜晚里闪闪亮起的火星。
雁门关群山啊嵯峨高峻,那些彼此相望的烽燧啊,凝固的是何等坎坷与迢递。从早晨走到中午,从中午走到黄昏,我母亲用她女人的脚丈量着山和川的距离,直到夕阳落到黑紫色山脊的后面,鹧鸪停止了嘀咕,她还没有走到。夜晚她就睡在荆棘丛中,密实的荆棘不但保暖还能护佑她的安全。这是经验,是生长环境给的,是吃过无数亏才生发出来的智慧。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