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蒙尘的榆荚(7)
蒙尘的榆荚
“女师大”风波中,恼羞成怒的章士钊8月12日呈文段祺瑞执政,要求罢免鲁迅的教育部佥事的职务。次日即批準公布。鲁迅不服,即向评政院控告章士钊。经评政院审理,认为章士钊罢免鲁迅理由不充分,判决段执政罢免鲁迅为非法。判鲁迅胜诉。一个月后,教育部只得无可奈何地发文恢复了鲁迅的职务。
面对当时国家最高当局的决定,说它非法就非法,那时的法官多牛气!而鲁迅告官,也并非贪恋那佥事的位子,赢了官司出了气,竟南下福建教书去了。挂冠扬长而去也!那时的教授也牛气得很呐!
而憋屈的反倒是章士钊这样的官。他在教育总长位子上的时间坐得不比杨荫榆的校长时间长多少。在他的任期内,令他头大的事情也不比杨荫榆少。大学教授们一次次的“索薪”令他头大,各学校一次次的学潮也令他头大;而他所作出的一个个决定,一次次地被否决,这更使他丢尽了脸。他受到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驱赶他的声浪越来越高。北京大学的部分教授甚至提出:“北大”脱离教育部的领导。他的家两次遭到学生的冲击;学生在游行集会时,居然喊出“打死章士钊”的口号。这官当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有意思吗?他遂向段执政府递交了辞呈,于1925年11月跑到天津去了。
这时,“女师大”校长被驱赶走了,连教育总长都跑了。得胜了的“女师大”学生们成了凯旋的勇士“在周树人的带领下,她们一个个豪情万丈,手中挥舞着小旗(旗上写着‘女师大万岁’‘胜利归来’等)回到学校来了。她们将章士钊题写的国立女子大学的牌子摘下扔了,重新挂上‘女师大’校牌。曾有警察上前阻拦,竟被一女生泼了一身墨汁,吓得他再也不敢上前了”(引自《长青的孤桐》)。“女师大”风波以学生们以及她们背后的支持者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这就是“女师大事件”的大致过程。一个混乱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发生的一段小插曲。
八
文章读到这里一定有人要问,“三一八”呢?那个惨死了四十七条人命的“三一八惨案”呢?尽管那次惨案的死伤者名单中有人们熟知的“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以及张淑君,但是,它与“女师大事件”是没有关联的。我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它的发生、过程以及那悲惨的后果,同早在8个月前就离开了北京的杨荫榆是毫不相干的。因为当时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城中的一条静谧的小巷里,杨荫榆正在她的二哥家中过着普通的苏州人那样的平淡日子。
要说清楚“三一八”,还必须从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当局解密的那一批机密材料说起。
那批解密的材料让我们看到了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后成立的那个苏维埃俄国,他的远东战略核心——促成建立一个亲苏俄的中国政府,用以牵制强悍的日本。因为日俄战争惨败的阴影一直在俄国人心里作祟。尤其到了斯大林掌握了苏联的最高领导权之后,他对中国着力扶持的并不是当时还十分弱小的共产党,也不是在南方被陈炯明搞得几无立足之地的孙中山,而是当时颇孚声望的吴佩孚。这期间李大钊就曾按俄国人的指派,去洛阳做过联络吴佩孚的工作。只是因为吴后来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搞坏了名声,才放弃了他。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