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旧事难忘(3)
《玉堂春》 洪洞到太原的遥远
青丝带身边,见发如见苏三
莫道关山隔,千里共婵娟
青丝带身边,苏三把郎盼
盼郎折丹桂,盼郎锦衣还……
三郎走了,他言说不高中决不见苏三,可那一别,竟然是永别吗?神还是一样的神,北京前门的关王庙,此刻眼前洪洞的关帝庙,不都是关羽大神吗?我来跪拜,我来泣诉,关爷若有知,见证了我们的青丝绝唱,也保佑三郎高中,保佑我们还能再相见吧?
前面就是大槐树了,可崇老伯竟然不让我到树荫下乘乘凉,戴着这沉重的枷锁,夏日炎炎,汗湿透衣衫。知道老伯嫉恨我,觉得我一个弱女子,怎能如此毒辣,用砒霜害死自己的丈夫!可老伯呀,你哪知内情呀!
我是在京城被洪洞贩马的沈燕林买回来的,沈已有妻啊,他的妻皮氏和赵姓男私通,想毒害死我们两个。没想到那碗面都被沈燕林一个人吃掉了,沈死了,皮氏又污我杀夫,可恨的县官,第一天还能秉公断案,第二天就被三千两纹银买通,一通拶刑逼得我屈打成招。
老伯呀,我的冤情赶得上窦娥。
老伯心肠真软,我早已麻木的叙述,他竟然落泪了呢。老伯把我拖进树荫里,一边抽泣一边卸掉了我的枷锁,我怕他担责任,这是王法呀,老伯不在乎了,去他娘的王法吧。
夜晚,天凉下来,我们又上路了,出了大槐树,就是汾河。
老伯说汾河已经不是很久以前的样子了,唐代的时候汾河很宽,可以万里行船,尽管现在水不大,也是河啊,蛙鸣一阵阵的,河里的芦苇摇出唰唰的声音来,不像白天那么热。老伯让我拜他做干爹,他无儿无女,我无父无母,我们在这个世上做相依为命的亲人。我怕我的官司不能翻案,秋天就要处决,那时候更伤老伯的心,可老伯不怕,多个女儿多个牵挂,我若死了,他去我的坟头烧纸。
我热泪滚滚,怎么能不哭啊!
悲哀和冤屈不能让我落泪,欢喜和温情却能。很后悔说了那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老爹就是大大的好人,我跪下,以“戴罪之身”给老爹叩头。
汾河见证,从此老爹多了女儿,苏三从此有了爹爹,若我大难不死,冤案得雪,我给老爹养老送终。
在汾河边走,有老爹照顾,倒也不觉得累,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快看到太原了。
迎面已经能看得见双塔,老爹又把枷锁给我带上,我们搀扶着朝府衙走去。
迎接我的命运又是什么呢?
2
“中午吃什么?”
有人推我,打断了我的沉思。
原来我还站在洪洞的明代监狱里,那么长那么悠远的怀想都建立在蒲剧《苏三起解》(武俊英饰苏三)的演绎上。
低矮的牢房不是戏剧里的舞美效果,而是真实地存在着,12间普通牢房,青砖墙,分成两排,墙体的上半部刷成白色,每一间要关十几个人,无窗,黑乎乎的,窄小,虽然有炕,却难以躺下,只能坐着,所以古人叫坐牢或者坐监。房屋顶上架设一张柔软的天网,网上挂有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来,可谓是戒备森严,阻挡了逃走的企图。这里用砖墙和绳网做成天网恢恢的样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