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文化散文:旧事难忘(6)

2022-08-24 19:19:06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玉堂春》 洪洞到太原的遥远,人们的哭声惊动了树上的思乡鸟,哀鸣了四百多年。 前年,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和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长江黄河对话,就在大槐树下进行,几位学者碰撞

《玉堂春》 洪洞到太原的遥远

人们的哭声惊动了树上的思乡鸟,哀鸣了四百多年。

前年,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和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长江黄河对话”,就在大槐树下进行,几位学者碰撞出了关于根的源流和文学意象,而随后的情景剧中,“老幼相扶,夫唤妇,父呼子,幼儿哭”的哭声,牵动了湖北来的作家们的热肠,他们的眼泪如同滚烫的雨,浇落在大槐树下,树上的鹳鸟们记下了这个场景。

大移民稳定了明朝局势,改变了人口分布,加速了地缘流通和民族融合,文化也随之进行了大融合,比如说,山东戏里就有泽州调。

人类的灾难,却是山西的大贡献。

大槐树下,不仅移民,传说中也是苏三卸枷的地方,苏三从这里轻装行路,步入汾河。

5

苏三起解至太原,走的是官道。官道几乎与汾河并行。

古老的汾河,曾经是“泛舟之役”的承载者,秦穆公派来的粮船首尾相连,白帆高扬,挤满了汾河。也曾是汉武帝横中流扬素波的祭祀之路。也曾出现过“万木下汾河”的壮观,但是这壮观,只是表象,内里早已被垦殖和采伐所掏空,少数人的繁华要用上百年的错误累积,才能让人意识到悔不当初。

苏三所在的明代,汾河是什么样子呢?遍寻史籍,竟然极少记载,所能找到的零星记录也无法还原,只能靠只言片语分析得出,明代的汾河,已经大范围缩小,河道变窄,泥沙俱下,看起来单薄瘦小。虽未断流,却也不见大型楼船,部分河段还可以容舟船通行,还未建起大型桥梁。

苏三没有见过唐旧远景,她也无法怨叹河流,她只是路过。

跨过几百年的时间,到我们工业日益扩张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汾河的至暗时刻。

但山西人很快便意识到河流的枯竭和污染意味著什么,生态标志被做成旗帜在风中飘扬。治污、绿化、引水,山西人经过20 年的努力,终于把汾河拽了回来。

今日我们若重走苏三之路,便能看到清亮的河水,看到数个湿地公园,看到鸟群聚集,看到水库,看到人们在河边繁殖出的绿色。

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从太原回溯到宁武,找到汾流的源头,然后为它写上几句磅礴的诗歌。

尽管已不能像汉武帝一样,全程横舟于汾河之上,但是汾河依然是山西人心头的青云素波。

6

监狱的源头是法律。

洪洞监狱有狱神庙,供奉皋陶。那就从皋陶说起吧。

这位被尊为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的人物,就出生于洪洞皋陶村。据传他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他用独角兽獬豸治狱,是中国司法始祖。若从这位始祖算起,中国司法走过了四千多年的历程。

有司法,中国社会很长时间内也靠礼仪治国,著名的便是西周,层层叠叠的礼仪下来,其实是把人分成了好几等,只是西周的俨然礼仪,论证着“人之初,性本恶”的哲学命题,礼仪治国远远不够,还是需要法律文化的发展变化来支撑社会秩序。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