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给他们一个家(3)

2022-09-11 20:05:24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陈荣娣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土改时,她18岁了,正是她该完婚的年龄。可是陈元娣那个童养媳丈夫说,新社会提倡婚姻自主,他不娶童养媳,他已有恋

陈荣娣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穷苦人翻了身。土改时,她18岁了,正是她该完婚的年龄。可是陈元娣那个童养媳丈夫说,新社会提倡婚姻自主,他不娶童养媳,他已有恋爱对象了。

解放了,新社会了,生活本该对陈元娣露出笑脸,既然对方自由了,她也该自由了。男方可以自己做主,她也可以做主,找个自己爱的人嫁了。但是她不能,一种旧的传统势力,又把她推向另一个火炕。黄锦滩这家人说,经人介绍,但实际上陈元娣又被卖到增光镇的一户姓涂的人家做老婆。

陈元娣告诉我,她嫁到涂村后,丈夫脾气很不好,经常喝酒,喝醉了就对陈元娣拳打脚踢,经常把陈元娣打得头破血流。陈元娣和其他也是受害的女人一样,只能忍!死忍!其实女人,真正想离婚的少之又少,到要走离婚这一步的是实在万不得已啊!

陈元娣没有娘家,在这世上她已经没有亲人了,有苦向谁诉?有谁会替她说话?陈元娣就这样忍受着。三十多年,身上不知留下多少伤痕,别人不知,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恪守着一个女人的妇道,勤劳、忍耐和生儿育女。先后为夫家生下了四男四女八个孩子。

在她四十多岁那些年,丈夫脾气更坏了,骂她打她如家常便饭,稍有不高兴,提起棍子或扁担就朝陈元娣的脑袋打去,有时连担杆也打断了。陈元娣顿时头破血流,血沿着头一直往下流,陈元娣的脸上、衣服上都是血。左邻右舍谁都不敢吭声,只好用黄烟丝帮她止血。比我们在電视上看到的酒鬼更凶残,更失去理智。陈元娣的忍受终于到了极限,心想,就是死也不能死在他的棍棒底下。

陈元娣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自己非被丈夫打死不可,她不想死,新中国刚刚成立,好日子才开始,她要活下去!她很勇敢,虽然她已经五十多岁,她还是要求离婚。她一次又一次地向政府、向法院提出离婚。政府和法院的办事员不相信他们感情不好,他们问陈元娣:感情不好还能生这么多孩子?最后还是调解不准离婚而告终。法院的官老爷,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别人家的经他们又怎么能念得懂呢?她不甘心,过半年她又向法院起诉,如此这般不知反复了多少次,每次离婚不成,回到家里都会遭到丈夫更残酷的棍棒“侍候”。

陈元娣边干活儿边与我交流。她告诉我,面对这个家,她的心早就死了,她豁出去了,干脆每个月都到法院去,有时隔几天就去。经过四五年的扯皮奔波,她终于离婚了。

女人真不容易啊!她知道,离了婚,自己没有娘家,天大地大,都没有一寸能让她安身落脚的地方,生活就更难。但陈元娣不走这一步,又能走哪一步呢?陈元娣无可奈何,无可选择。

离婚就必须离开这个家。陈元娣的大儿子二儿子已经结了婚,大女儿也出嫁了,这骨肉情实在是难舍啊,她每晚都睡不着,这里毕竟是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啊!但不走,这样挨打受骂的日子何时是个头?都已经做了阿嫲(奶奶)了,还要遭丈夫的打骂。她决意要走!虽然婚姻法规定女人离婚后可以不离家,但她决意要离开这个家,她不想再见到他。她让7岁的小女儿跟她走,但女儿不肯。她没有怪女儿,她还小,她还不懂妈妈的心。陈元娣同时也想到,自己一个人,不知道要流浪到哪里,自己还好说,但女儿还小,怎么办?最后她只身离开了这个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一个她用尽全部心血经营的家。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