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给他们一个家(9)
陈荣娣的故事
自從2003年上半年开始,陈元娣收养弃婴的事被传播以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在众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下,庄文带的裂唇终于完成了3次修补手术,讲话声音也清晰多了。2012年10月17日,我又来吉隆埔探望陈元娣,见小文带已13岁了,正读小学五年级。他已不再害羞,我给他钱他也不要,一副内向的性格。吉隆镇的妇联主席说,小文带就是好打游戏机。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小文带很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2006年10月,我将陈荣娣的故事收入我的报告文学专集《沉重的翅膀奋力飞翔》中。书出版后,我带着我们办公室的年轻人又去了一次陈元娣的家。陈元娣家里也没什么变化,只是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家房子旁边那间倒塌了一半的厨房,已都由政府帮忙盖好。由于各界的关注和报道,姐妹俩的父母也知道了此事,他们都为自己当年的荒唐行为感到十分后悔。大女儿润月的生身父母想把孩子领回去,曾托人说情,先是说给3000元,后来又说给1万元。陈元娣问润月愿意不愿意回去?润月说不愿意。陈元娣就一口回绝了她家人。事实证明,经过这么多年和孩子相依为命,给多少钱都是无法分开她和孩子们的,她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骨肉。我问润月,问她想不想念自己的生身父母?她摇了摇头。她从小在这里长大,一睁开眼就只看到陈元娣这个母亲,对生母没有印象。雪妹的父母也想把她认回去,都遭到陈元娣的反对,雪妹也不愿意回去。陈元娣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十几年的艰苦岁月,这一老三小的情感已经融为一体了。
在陈元娣的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她自己只有几件换洗衣服。但她非常疼爱孩子,宁愿自己受穷,也要让孩子吃好些穿好些,过得好些。省下钱为孩子置备衣服及日常用品。每年春节,她让自己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有新衣新裤新鞋新帽子,高高兴兴过新年。
2007年,陈元娣被评为惠州市“十大好母亲”。拿到1000元奖金后,自己也舍不得做一件好衣服,买一点儿好的营养品来补身体,而是用这钱给3个孩子各买了一辆自行车,让孩子不再羡慕别人骑自行车去上学。除给文带做手术以外,这是这位母亲一生中最大的一笔生活开支了。不管为孩子付出多少,只要看到贴在墙上的孩子们的奖状,她心底就会产生一种骄傲。她现在所能想到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不远的将来,孩子能关心她、孝顺她。陈元娣苦了一辈子,现在还苦,但她知道,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俗话说,先苦后甜,越来越甜,她现在心里踏实,自由。写到这里,笔者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从心里冒出了一句话:陈元娣的心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