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辑:给他们一个家(5)
陈荣娣的故事
事情刚过十多天,那天陈元娣上街卖菜,回来时发现路边一个纸箱躺着一个女婴,里面放着一张字条,字条写着婴儿的生辰时日、籍贯等。当时天快黑了,又似要下雨,善良的陈元娣想:这个婴儿不知是谁丢在这里的,孩子有小手,小脚,不像残疾儿,肯定是哪家嫌女孩子不要的。反正一个是养,两个也是养,就让她俩做个伴儿吧。她立刻抱起弃婴就往家里跑。夫妻俩为女婴取名雪妹。后来陈元娣打听到这个女婴的母亲是多祝人,生了5个女儿一个儿子,夫妻俩在吉隆做生意,本想再生个男孩儿,谁知又是女儿,他们嫌弃她,就不想要了,用纸箱包裹寻思着会有路人来捡。
就这样,60岁的陈元娣要做劳动、做家务,又要照顾这两个小家伙,从此开始了她更加艰苦的生活。陈元娣每天早晨3点钟起床。家里突然多了两个小家伙,活计就多了一大半。煮猪菜、洗衣服、做饭、喂鸡鸭喂猪,又把俩姐妹喂饱,就用箩筐挑着她们下地了。她在地里干活儿,吃饱的两个小家伙躺在箩筐里面睡觉。小箩筐放在田头地边,她支起雨伞为她们挡风雨。陈元娣有点儿感慨,她说,真是天生成的,这小姐妹白天哭,可晚上她们很听话、很乖,通常是一觉睡到天亮,也不吵闹。孩子稍大些会在地上爬来爬去,陈元娣就用背带把她们一起背在身上干活儿。丈夫庄金城除了早晚回来帮忙,大部分的农活儿、家务活儿全都由陈元娣一个人干,驶牛、犁田、家务,年过花甲的陈元娣又要带孩子、又要干农活儿,真是累啊!
日子就在这样艰难困苦中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1999年5月的一天,陈元娣在吉隆墟卖菜回来,在街边又发现一个纸箱,很多人在圍观。陈元娣上前一看,是个裂唇(兔唇)婴儿,从嘴巴一直通到鼻子。她揭开包裹布一看,脐带还连在肚皮上,用纱布缠着,她估计这个孩子应该是刚出生就被扔掉的。纸箱里还有一张写着这个孩子具体出生日期的字条。旁边围观的人说,这个孩子已经被人抱了十几回又放回来了。陈元娣一听,心头一阵抽痛,母爱之心又激励着她,她想去抱他,但她转念一想,自己年纪大了,丈夫身体不好,况且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她怕自己吃不消。当她转身走了几十步,心里又想,十几次被人抱走又抱回来,肯定是没人要了,万一这个小家伙有个三长两短,这也是一条生命啊!他让自己遇到这就是缘分,有裂唇怕什么?陈元娣心头一软又转回去把缺唇小孩儿抱起来。当她抱起婴儿时,觉得婴儿在自己手中很有劲儿,登时就不忍心了起来。她把婴儿放回纸箱,连同纸箱放进了自己装蔬菜的箩筐挑着回了家。
把男婴抱回家中的陈元娣受到了丈夫的责怨,丈夫责怪她,明知家里已有两个幼小的孩子,怎么又抱回一个这么小的婴儿,况且还是个不健康的孩子?陈元娣对丈夫有些歉意,她很理解他,她没有怪丈夫。邻里也纷纷相劝,说她家里已经够困难了,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怎么现在又带回一个缺陷婴儿,岂不是雪上加霜?但是陈元娣说,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无论家庭有多少困难,她也要把这个孩子养大。在她的坚持下,又有润月、雪妹小姐妹俩做帮手,她们轮流着带“弟弟”,让妈妈腾出身子来干农活儿。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