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童年的自己(15)
古黄河的女儿
这位有一半中国血统的好母亲,会唱片段的粤剧,可惜儿女都听不懂,也没有兴趣听,林城虽然不懂广东话,但是能欣赏戏曲的细腻温婉,柔媚曼妙,并给她掌声。
林城告诉沙苇,他和岳母坐邮轮到了哈瓦那,聘了一个当地导游,西班牙语是他的母语,英语也很流利。林城期待他能帮忙找到岳母父亲当年的那家粤剧院。沙苇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还在就是奇迹,睢宁的老电影院我也找不到了。林城说,粤剧院没有找到,但是岳母小时候的房子找到了。
找到又如何?物是人非,流离失所,欲语泪先流,载满她童年记忆的老房子已经面目全非,雕花的铁栏,雄丽的墙门,凝固了岁月沧桑,沉淀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多少爱恨和情仇。昔日宏大华丽的庭院一分为三,变成了老人院、学校、居民区。居民区门口密密麻麻的分户电表,乱七八糟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爬在墙上。看得人触目惊心,让林城以为穿进了上世纪80年代北京老胡同里的大杂院。导游对他们说,卡斯特罗发动了革命战争,富人们纷纷逃到了美国,他们的房子都被无产阶级占领了。导游又向林城推销古巴革命时期的老邮票,那些炼钢工人,农场干活儿的农民,威严持枪的解放军,让他回想起自己当小画童时,何老师让他们临摹的连环画。他拿着邮票对岳母说,太像了,太像那个时代的中国。岳母摇头叹息,她心目中的中国不是这个样子。
凌乱违搭的建筑肆无忌惮地冲进林城的视野,凹凸不平的道路上,污水横流,流浪狗从一个垃圾堆跳到另一个垃圾堆。装满破旧家具的三轮车,响着铃铛匆匆远去。空中灰尘纷飞,迷乱了心思,恍惚被卷进了另一个时空,他无法想象从前的高墙豪宅内,曲径通幽,庭院深深。林城对岳母说,我们走吧。岳母说,你看见栏杆里面那棵开花的树吗?那是合欢树,我祖母曾在树下祭奠过她的父母,于是,我记住了中国的清明节。
林城后来对沙苇说,那房子我看着难受,但是岳母却一脸平静,什么都能接受。沙苇说,她都九十多了,乡愁萦绕了大半辈子,能找到童年的记忆就很知足了。林城说,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几十年,变化翻天覆地,童年的街道和房子都找不到了,古巴经济落后,还有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影子,绝对是中年人怀旧的好地方。
林城告诉沙苇,外国人在古巴用外汇券,中国的80年代就是这个样子。沙苇说,她记得小时候,表舅从台湾回来,就是用外汇券给亲戚买冰箱。林城问,县城商店里的玻璃柜台你还记得吗?还有柜台上放的机械台秤。沙苇说,我记得农村供销社有玻璃柜台,墙上挂了小黑板,用粉笔写了商品名和价格。林城说,我马上给你传照片,这些在古巴全都找得到,那种老电车,带折叠门的公交电车,在中国早消失了,在古巴也能找到。
相关阅读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