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皖北古黄县的风味小吃(5)
啥汤传奇
把“仙人指”卖给刘王瑗,这不是卖祖宗吗?刘文仁气得浑身发抖,想也没想便一口拒绝了。而刘王瑗当即黑了脸,拂袖而去……
随即,刘文仁的麻烦事便接二连三地来了。当时为了治理黄河,河道总督坐镇徐州,把黄河古黄段当作治理重点,调拨几万民工和兵丁齐聚古黄,由刘王瑗统一安排,编成营屯,划片居住,筑堤开沟。刘王瑗大笔一挥,南关刘家的拐角楼首先变成了“民屯”,必须立即搬迁,而且一个子儿的赔偿也得不到!官令如山,刘文仁拖家带口,只得将啥汤店整体搬迁到城郊一个叫毛油坊的小地方。不料刚落脚开张没两天,刘王瑗又一纸“搬迁令”下来了,毛油坊又成了“勇营”,刘家啥汤店还要再搬迁!
“两迁”之后,刘文仁被拖垮了,几代人的积蓄也快花空了,深感小小的古黄县城“居大不易”,没奈何,他索性搬到了乡下去谋生。古黄城东北十八里有个梨花湾,人烟集市颇为繁华,刘文仁用仅存的积蓄在梨花湾东头买了一个空宅子,又开起了刘家啥汤店,心想:这回刘王瑗应该拿自己没办法了吧?然而,刘王瑗手中的毛笔跟长了眼睛似的,划拉得特别长,一纸文书上报给河道总督,随即河道总督批文,要开一条曲里拐弯的黄河引水渠从梨花湾东面经过。这下,刘文仁的新宅地又被征收了!
这最后一折腾把刘文仁完全折腾穷了,他被赶到了梨花湾南面二里远的无主荒地里,搭了几间四面漏风、冬凉夏热的茅草房,与孤魂野鬼为邻。但不论日子怎么艰难,刘家啥汤店总还是要开的。但这地方人烟稀少,生意冷清可想而知,真可以说是连鬼都不上门!
刘文仁深深体会到了“民不与官斗”的悲哀,心里更明白刘王瑗这是变着法子逼他交出“仙人指”,不交出“仙人指”,就会让他在古黄无立足之地,而离开古黄,只怕“仙人指”再无得到认可的市场,刘家啥汤店也必将风光不再!
妻儿啼饥号寒之下,刘文仁终于下定决心,到京城找老族兄刘墉去!
刘墉是谁?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是极得当今皇上乾隆青睐的体仁阁大学士,由于背比较驼,被人戏称为“宰相刘罗锅”。
刘墉怎么成了刘文仁的老族兄呢?这话说来有点儿长。
刘墉的先祖出自古黄,也算是刘老秀才的后人,明朝初年时为躲避战乱迁居山东诸城——这才真正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老刘家。刘墉少年时曾跟着他爹刘统勋来到古黄续家谱,就住在刘文仁家的啥汤店里,论起来两人是同族同辈,刘墉长刘文仁两岁,两人便以兄弟相称了。两人年岁相仿,一见如故,谈诗论文,非常投机。刘墉对刘家啥汤的美味赞不绝口。两人分手后也一直有书信来往,只是这几年刘墉的官越做越大,政务繁忙,两人音信渐稀。刘文仁本不愿意因为私事叨扰刘墉,可今天被“灭门县令”刘王瑗逼得走投无路,这才千里迢迢赶赴京城,让老族兄给他想个办法,保住刘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仙人指”!
相关阅读
-
火车司机的礼物
他是个火车司机。坐在驾驶室时,火车飞速行驶在铁轨上,他总是全神贯注。而只有走到马头镇的岔路口,他才会朝旁边的一片村庄看一眼。那是个小村子,高地上有一排红砖房。他先是
-
迷路总比无路好
古保祥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片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在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
-
致命无弦琴
演奏家坠楼 “玉女歌手安冰,偕绯闻男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洪加,赴晋城新视界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个消息让刑警小王高兴坏了,他不仅是安冰的“粉丝”,也是洪加的“粉
-
上海故事:温情
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