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老庙的上空(3)
回到古原
这么晚了,你站在这里干什么?我居高临下地望着她。因为个子很高,我相信踮起脚尖儿,我的头顶就能碰见门上那对映着米黄色“客栈”的红灯笼。
我已经在这里站了六七个钟头了,一个客也没等到。她的乡下口音让我听起来很熟悉。
你是古原人?我问。听到古原两个字,她空洞的眼神里流露出惊喜之色。是的,她说。你怎么知道?
你的口音出卖了你。我笑着说。
哦,你也是古原人?
是的。我用古原话回答她。
她向我伸出一只手来。一股冰冷的寒气从她的指尖传到我的心口,我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松果。松树的松,果子的果。她答道。
你每天都站在这里等客?或许是出于同乡的缘故,我对她突然生出一丝怜惜。
她说,是的,每天晚上,这是我的工作。
夜风从老巷口吹过来。她的黑纱裙飘动起来,让她显得更加单薄,像一件黑色的衣服在风中摇摆。
今晚,你不需要再继续等下去了。我说。
她朝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笑得很生硬,很冰冷。她眼里的那丝光亮好像突然被风吹灭了,两眼重又蒙上了一层空洞的灰色。我的到来也似乎没有让她感到惊喜。
她说,跟我来!她的语气坚定而冷漠,让我差一点儿就转身离开,但鬼使神差地我跟着她走进夜来香那扇竹青色的木板门。这是一座普通民宿,里面的陈设十分简陋。一道红砖砌成的吧台,后面放着一台电脑。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趴在吧台上睡着了。她后面墙上的钟表在“嘀嘀嗒嗒”不紧不慢地走着。我看见时针指向了凌晨两点。吧台前面的厅堂里灯光昏暗,隐约看见一个身体肥胖的女人躺在一个棕红色的沙发里,手里拿着一个手机,一明一暗地在那里闪烁着。松果领着我进来时,她把眼睛从手机上移开一会儿,瞟了我一眼,算是打招呼。然后,大声地跟松果说,招呼好客人。松果小声“嗯”了一声,领着我上了二楼的一间客房。住一晚多少钱?我问。松果说,按规定是五十。不过,到这里住店的人,会享受到超出五十的服务。我笑了笑说,不需要到吧臺登记、交钱吗?松果说,不急,哥,出去的时候一起结算。
客房很干净。一盘大炕上铺着一条枣红色的碎花褥子。枕头也是那种古老的绣花黑布枕头。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些老物件。一个草编的小竹篓,一顶草帽,还有一只棕黑色的老斗椅靠在大炕对面的墙角。橘红色的灯光照着客房里的陈设,显得很安静简洁。我没想到,五十块钱,能住上这么一个不算奢华却舒适合意的旅馆,让我失落的心得到一丝慰藉。
你在这里工作几年了?我坐到炕沿上,继续环视着房间里的摆设,好像要从这些老物件身上找到活着的意义。六年了,哥。松果答道,然后蹲下身子,要给我脱鞋。别!我赶忙俯身阻止了她。我自己来,我说着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屋子中间,等她出去。她没有出去,而是把自己脚上的那双绣花布鞋脱下来,放在地上,撅着尖尖的屁股,爬到炕上。她的动作麻利,娴熟,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让我顿时明白了,她要给我提供的是另外一种服务。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