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大师的技术(3)
高手
2
“老皮匠”一屁股窝进椅子当中,两根粗壮的指头夹出一张雪白的名片,字口朝外,在桌面上一搁,伸出中指往前一推:上面是他的大号和联系电话,写着“高价收购,诚信经营”,反面其实还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说本人闯荡古玩行数十载,声名远播港澳台,等等。
哪个省份藏龙卧虎,出藏家出玩家也出古玩商,这跟文化传统有关,也跟经济基础有关。“老皮匠”深深怀念上个世纪90年代,那是个充满机遇和惊喜的黄金时期,这一行业充满了爆发力。当时古玩的地域性差价还很大,普通市民对于古物价值的认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充分,内地收藏家们的库房还都空着呢,不仅货源多,生意也好做。那时候的货好收啊,走进江南任何一家国有文物商店,你只要塞给店员一百两百好处,手面再大一点儿,把总经理搞定了,可以开了库让你挑。“老皮匠”曾经一次性在一家国营库房买了三四十个清朝玉手镯,那价都是十多年之前定下的,他后来卖了两个就把本全都捞回来了。那时货也好出,只要你有门路,能搞到便宜的货,转手就能卖出去,快进快出也是好几倍的利。那时还假货少,哪像现在,不要说民间市场了,就是挂着国有招牌的店都有卖假的。90年代是个赚钱的好时代,古玩的价格也是年年往上翻,芝麻开花节节高呀,那时有个流行歌曲怎么说来,今天是个好日子!赶早了不如赶上了,千年等一回!“老皮匠”话里话外都在说,他是个玩得转的老手,至于钱,那是十多年之前就赚足了的。这气势是粗犷的,口气是豪阔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到他当年出身底层的本行气质。他是“文革”以后第一拨从业者,从当初“投机倒把”的古玩贩子到今天腰包鼓鼓的古玩商,他的脚正好踩在了中国古玩行业四十年一路上扬的通道里,人民币给了现实主义者强大的自信力。
老郑含着笑,听他描述战绩,不断给他续着茶。
有啥好货给我看看吧?贵不怕,我只要——好——货!“老皮匠”最后把话落实到了一句上。
我只玩玩普通玩意儿,“好货”倒是没有。老郑保持着固有的微笑,似乎谦虚起来。老郑对于他把古玉叫作“货”字,是不舒服的。古玩行业,从古至今都是物比人大,在古董面前任何人都是低微的。尽管老郑不是个刻板的人,哪怕他现在也将古玩换成钱,也当生意在操作,但是在他的心里,只是跟买家在均着玩。每件像样的玉器他是很挑剔下家的,他宁愿价格低一点儿转手给真懂的玩家、给身边的玩伴,哪天他想念了还能再上手瞧瞧,那是故人重逢的感觉。再怎么说,也不愿委屈了玩意儿。在老郑的心里,是玩家、藏家、行家、商家这样排着序的。坐在他对面的这一位,不对味儿。今天的这笔生意,老郑不想做。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