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大师的技术(6)
高手
报的价格已经考虑您是初次上门,够优惠了,价格上不必商量了。
“老皮匠”握着白玉绶带,用手指再捻几下,好润!料子是又白又糯,东西肯定是个好东西。不过,老玉从没见过这么白的料、这么细的工。要是两三万能拿下,回去就是当新玉卖也挣钱了。再试探一下,只要有还价余地,就狠砍一刀轧轧苗头看:老板!说句笑话,难道你是金口,就不允许还一口?
兄台您是行家,价格高低得看东西!我做生意从来言无二价。
我远道而来,本想做成你一笔生意,你看,就差那么一口,谈不拢咧。“老皮匠”本来就没有把握,见这情形正好顺势下坡,架势上还保持住了气势,仿佛有意照顾生意而对方不识好歹了,没花真金白银,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落了个人情。
“老皮匠”提议继续看货,老郑两手一摊,没了。他当然知道“老皮匠”是看到了保险箱里堆满的,却也不必解释,就是“没了”——因为他就是要告诉你,你的底他是已经摸清楚了,而他的底你摸不到。
临出门的时候,“老皮匠”还特意回身再问了句:真的一分钱也不能还了?
不成。老郑以最简洁的两个字愉快地结束了这次生意。
隔了几天,老郑接到“老皮匠”的电话,那头絮絮叨叨讲了很多话,后来就又问:那件绶带到底是不是和田籽料呀?老郑说,以我的眼光看,是的。又问:有年份吗?老郑说,我的看法是,百年以上。这其实是一件清晚期同治光绪左右的仿乾隆玉器,当时主要销售对象是崇尚乾隆玉的来华洋人,行话叫作“洋庄货”,跟乾隆本朝到代的玉器比,市场价值和工艺价值上毕竟低了一档。“老皮匠”连新老都是靠蒙,到不到代的就连个概念都不会有了——自然,老郑不会去挑这个话头。那头接着问:那黄色是烤色吗?老郑回答,我的判断是,天然皮色。顿了一下,电话那头问出最后一个问题:真的不能优惠点儿出手吗?在电话里谈价格是个摸底的好办法,即便是谈定了的事,那头也尽可以再转圜。好的,好的,只是最近资金不凑手,容我些时日就来哈。那结果自然常常沦为一句空谈。前面那么多废话其实都是为这最后一句做铺垫,这个行业里口气奢阔的未必是高手,很多时候装傻充愣的倒往往是狠角色。老郑忽然想起了那两只水汪汪一眨不眨的眼珠子,没有笑出声来,果决道:谢谢你!很抱歉!
這样的电话老郑后来还接过几次,把老郑弄得心烦。正好有个玩伴喜欢那件白玉绶带,老郑笑笑:老不到代哦!玩伴说:这样的洒金皮荔枝种的籽料,现在新玉市场里死贵,按克计价,您当初开那个人十万其实也并不贵。老郑笑起来:这话我爱听,四万拿去玩!记住,这价不准叫外人知道。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