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大师的技术(4)
高手
“老皮匠”很满意,他觉得刚才的一番宏论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至少在气势上已经压住了对方,老郑在他面前是柔弱的,呈现了怯场的苗头。这样就很好,如果有看中的好货,今天谈价格就会容易得多了,财大气粗,客大欺店,是一点儿也不假。对面的这个店主,不是生意场上的老手。
老板你不要过谦,哪有客户上门不给东西看的,太谦虚就是骄傲了哟。“老皮匠”一脸诚恳,但话语中还是露出了明显的得意。
老郑请教“老皮匠”,喜欢哪一路玉器,对方很聪明地道,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喜欢。老郑又问他能否亮一两件随身佩戴的宝贝欣赏一下,容我开开眼。对方道,现在是身上无玉,心中有玉。老郑摸不清对方的水准,就不敢贸然拿出精品给他欣赏。“老皮匠”是防着对手,怕被摸去了底细,他是老江湖,这是生意经。
老郑走到外间,从橱窗中取了八九件年份大、开门度高、常见器型的玉器,用一个垫了厚厚黑丝绒的文盘盛着端进来,放定在桌面中央。“老皮匠”眼皮一抬,伸手略一翻动,唔了一声,都老的,明朝,东西普了。现在老玉也流行白富美,这样黑漆漆、雕工粗糙的不起价,也不好卖哎——他说的倒也是实情。
老郑是清楚的,现在行里所谓的白富美,就是玉料白净一些的帽花、钗花、小圈、小环、烟嘴和素翎管、素扳指之类实用器小件,这些小零碎在以前的玉器玩家中是不上品级的,只有在学习初级阶段才买来当标本用,玩到细工圆雕阶段,这些小标本就会自然淘汰出去了。而现在流通市场中精品越来越罕见,这些小零碎因为存世量巨大,大家见得多,懂的人也就多起来了,反倒成了生意场上的硬通货,价格炒到顶得上一件精品价。很多小零碎看着玉色是白,其实,大多数只是和田山料材质,真正的白玉籽料是很少会去制作这类普通实用器的,毕竟籽料在古代也是贵的呀。玩老玉的人一般都没有专门研习过新玉,对于辨料其实缺着课哩。玩不入流的边角零碎倒成了正傳,这叫什么事。
老板,你不要看不起人嘛,价格贵我不怕,我只要——好——货!“老皮匠”再一次强调,那语气与神情就含着点儿调侃,也有点儿撩拨的意思了。
老郑暗自叹了一口气,去打开那只保险箱,在翻动盒子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就在中间的那一格上挑出三个锦盒来,顺手就把保险箱的门关闭了。
一件是青玉籽料松纹书镇,卧在案头是个雅物,松鳞松针雕琢规整细腻,因为是古代砣具制作,线条和打凹就比新工更挺括爽利,包浆浑厚,乾隆年间的东西。一件是青白玉籽料蟾蜍石榴圆雕手把件,蟾蜍背上的瘤突个个饱满,石榴顶上的蒂瓣翻转,富有动感,雕琢得精细,打磨得更精细,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工艺痕迹。蟾蜍头角上留有一块深红色璞皮,有个好口彩叫作红运当头,也是乾隆年间的东西。第三件是白玉籽料绶带寿桃圆雕件,两只绶带鸟穿行在镂空雕刻的寿桃中间,长寿的寓意,绶带的翅羽和尾羽都有精细的丝毛细雕,玉器的半面是金黄色的洒金璞皮,锦上添花了。这件按器型来说,也是清中期乾隆玉的制式,工尽管也是精细,可那精细有点儿琐碎,所有的心思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去的,它是零散的,缺乏统摄的,以致这精细并非无懈可击,但是好在真皮真玉,材质高档了,就是按照新玉的标准来说也是价格不菲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