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那个年代,原生态的故乡(5)
中庸故乡
大地主家里砌的炕一律是“省粮炕”,炕沿要比里边低一寸,人躺下睡觉,五脏自然往胸腔上部流动,会产生饱的错觉,不用吃多饭,省粮食。这也是华北农民的奇葩发明。与之对立的当然是费粮炕,外高内低,睡上面容易感觉饿。他家注重节省无所不至。
他看上隔壁三里路外村庄一小地主家女儿,请媒人上门提亲。姑娘家人不愿意,虽说他是顶尖的大财主,但他家过的日子,姑娘嫁入他家相当于入火坑,于是说高攀不起婉拒了。村里人得知后,都一心等着看老抠洋相。
大地主决定单刀赴会,会会那小地主。
小地主家知道他的面子和脾气不是回绝媒人就
能拉倒的,天才地想出为难他的条件等着他上门。
于是,有了流传一方的精彩对话。
大财主:“我相中你家姑娘了。”
小地主:“行是行,有条件。”
大財主:“说出来,我依你。”
小地主:“我嫁姑娘,不要彩礼。”
大财主:“哦?”
小地主:“姑娘出嫁不坐花轿。”
大财主:“哦?”
小地主:“自己走路上夫门。”
大财主:“哦?”
小地主:“姑娘脚不能踩地。”
大财主:“哦?那咋整?”
小地主一咬牙使出撒手锏:“脚踩粮食,姑娘进门后粮食我拉走!”
大财主一愣,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姑娘家出这手牌,太狠太出奇。他脑子转了转,很快笑容浮上面颊:
“那行。就这么定了!”
小地主傻了,说出口的话收不回来了,老财主居然答应了,拒马河水倒流了!
该大把撒钱的时刻,眉头都不皱,气势如虹,大胜而归,出乎所有人预判。大小地主同台唱戏,立分高下。大财主偶尔露真容。
大财主坐上大车刚出村,大槐树底人们就开始下注。乡村打赌的好题材吸引好多从不参赌的人押宝,押小地主赢的人占绝对多数,他们输惨了。
爷爷过后高度评价这门远房亲戚的表现:“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大财主胸有成竹地请人缝制装二十斤粮食的夏布口袋,数量要装满粮食铺三里地。一百户人家的村子,动员了几乎能够动员的婶子媳妇参与一场闻所未闻的婚礼,坐在家门口干起针线活。村里老人形容那个一枚铜板抓手心里能攥出水来的财主,为这花钱如流水。
口袋缝齐后,长工们挥汗如雨装袋,用了好几天。掌作看见一个接一个粮仓打开,心疼地问:“东家,这要装多少粮食呀?”
东家回答:“我也不知道。你们就装吧,反正口袋要顶上他家门槛儿!”
那一天粮食口袋摆法也不是摩肩接踵,袋与袋的间隙有两个拳头宽。距离是依新娘子的脚定的。小地主家的姑娘是半大脚,也叫“解放脚”,即是民国之前裹了小脚,民国以后放开了,界于小脚和天足之间的样子,迈不开大步。那时村里女人是三种脚:三寸金莲、解放脚和天足,分别代表不同年代生人。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