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那个年代,原生态的故乡(8)
中庸故乡
在共产党教育动员下,故乡成立了青抗会、民兵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我村人民扛起枪。
父亲带嬉笑表情讲过一个正努力从中等人家往富裕人家上升的人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因为是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故乡被日本飞机炸过几回。一天,这个人难得穿了一条新裤子,偏偏就碰上日本飞机轰炸,他也有了一点经验了,听见炸弹落下“日日”的响声,就往地上趴。不巧他身下恰是一片泥水,他心疼新裤子,所以撅着屁股裤子不沾地,结果炸弹落得太近,一块弹片挖了他屁股一块肉,新裤子也被弹片削去一片成了破裤子。
故乡家境上升时期的人,差不多都是这德行。
故乡人中庸可绝不平庸,他们有过不寻常的事迹。穿越现世浮尘,忽然我感到故乡人之中庸实在不敢小觑,实在不简单,实在不能不敬畏。至少他们要有气度和气量,至少他们要能看得别人好,不因为别人过得好而去祸害人,他们富不是为富不仁,穷的却也安贫乐道。中庸之道很接近宗教意味,华北平原古老的天地,千年古村的农民,受中庸之道浸淫,简化为向善身心。中庸而不平庸,并不妨碍人有杰出作为,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气质是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特质呢?
村里有个剃头匠,每天到镇上做营生,有一天他听到顾客谈论黄河彩票开奖了,有人中了头奖,五万大洋呢。他向顾客要了登载奖票号码的报纸,仔细对了他悄悄买的黄河彩票,中头奖的正是自己!他立刻收摊回家,那时拒马河上架的是一座很窄的木桥,剃头匠行到中间时突然感到剃头挑子很累赘,心想:“我有五万大洋了,还给人剃头吗?”双手一撩把挑子丢河里轻松回家。到家向老婆报喜,老婆说快拿彩票看看!剃头匠才记起彩票放在剃头担子抽屉里,顿时如五雷轰顶,撒腿往拒马河边跑,沿河找了十里也不见那副担子。剃头匠受不了冰火两重天的打击,纵身一跳投河自尽了。
日月轮回,故乡人迎来了“土改”运动。故乡人跟着工作队分田分地,如火如荼。当五个大地主面临被处死的命运时,故乡人却不干了。即使开会发动,入户动员,就是没人出头干。
1960 年,父亲回故乡探望奶奶,正逢全国大饥饿。故乡有“尝春”习俗,春天杨树、柳树、榆树刚发的嫩芽,会摘一些回来,拌上面粉或玉米粉用盘子蒸熟,蘸着醋蒜吃。而父亲走到田畴,大地上一切新发树叶全被摘光,春天的树木枯干萧条宛如严冬。不是尝春过度,是为充饥救命剥光了。故乡人指着远处一带碧绿,说那是河北省的地盘,河北省执行政策留有余地,农民有粮吃,树叶生长正常。北京市执行政策唯恐不力,树也遭殃。
父亲情不自禁地被吸引到春天的绿荫处,隔着一条沟,河北地界嫩绿枝丫迎风摇曳,每隔几百米,树下就有一个河北社员坐着看守,防止“北京人”越沟盗叶。一棵树下的老人看见父亲一身中山装,站起来问:“这兄弟是在外边工作的吧?”父亲如实以告。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