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 川藏线上罗曼蒂克正消亡?(8)
流量时代 川藏线上罗曼蒂克正
真正虔诚的进藏者,并不屑于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去寻求世人的关注,也从不会向流量低头。
据丁一舟的观察,那些徒步直播基本没有什么户外经验,“把帐篷搭在那里就觉得自己很牛逼了,大说特说。”
他坐在客栈—旁,听着几个围坐一圈的主播们夸夸其谈。有时,甚至是脱离实际的吹嘘。有一次,他听到一位骑行的小网红对一位自驾住客夸张地形容“西藏老危险了,狼啊熊啊!”

某个午后,在翻越折多山时,丁一舟遇到一个推车徒步主播,那个主播停在路边对着手机兴奋又夸张地大喊:“家人们,我翻过折多山啦!”丁一舟懒得再多看一眼,直接开车过去了。
丁一舟感慨,他们以前在路上都走“麻木”了,“如果不是特别好看的地方,我们都不发朋友圈,有时候两三天发一次,后来基本上都是一星期半个月发一次。”而现在,点开直播平台某个徒步主播的视频内容,经常都是类似于“哇!有个石头掉下来!”这样夸张的表达。
这些年来,你也许会发现,朋友圈已经不是以前的社交工具,慢慢变成一种机械性的表达和炫耀。也很少会像以前,发一条内容会收到百十来个赞。
丁一舟用“孔雀的羽毛”来形容这种机械性的表达和炫耀:把才华当做孔雀的羽毛去展示。
如孔雀的尾羽一般,那些表达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极尽地表达与炫耀,有时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正如《南风窗》在直播刚刚兴起时所作的评论:不要失去洞察任何一种看似疯狂的社会风潮的能力。因为所有让人看不懂的群体行为,最终都只是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的投射。川藏线上的直播乱象,其实也是整个社会人们内心世界的投射。
对于这种乱象,如果从个人身上去窥探,我们总会带着极大的偏见。哪些人在为流量而走?哪些人是捧场的看客?
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之余,总是需要身体的出走和灵魂的关怀,旅游,正是这种神圣仪式。徒步、西藏,也完全符合人们的猎奇心态。徒步西藏直播的出现,使人们不需付出太多时间和成本就能跟随主播一起完成神圣之旅。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竞争不断加剧,80%的人会渐渐被边缘化,他们无法参与到社会的生产和服务中去,同时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又会集中到剩下的20%人手中。为了安慰那些被边缘化的人,方法之一就是生产出“奶头”,让他们沉迷在娱乐消遣之中。
百分之二十的人,娱乐百分之八十的人,“奶头理论”这样解读。
徒步主播是,看客也是。在“奶头”的供养下,又会出现“马太效应”:
相关阅读
-
美食攻略 让你在家也能吃出踏青感。
放假啦,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想要出去玩了吧!假期人员流动性巨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不可放松,不妨在自家公园附近,带上家人孩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风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
-
一个摄影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受阅飞机飞跃天安门广场 刘卫兵 摄 1987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学生们争抢着买肉包子。大学时代因为没有拍摄条件,影像大多只留在记忆中。刘卫兵 摄 1996年,
-
约会
渠晋湘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几乎都知道大光圈的特点:一来可以增加进光量:二来可以让焦点之外的物体与环境呈现虚化效果,营造出梦幻般的景象。 采用大光圈拍摄,应该注意防止造
-
看雪赏冰,别具一格的哈尔滨菜肴
如果有人问冬天赏雪哪里最值得去,哈尔滨一定是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答案。绵延万里的白色雪花,堆砌成一条膨松柔软的纯白之路,那透着冷峻光芒的冰雕,看上去巧夺天工。这样一个冰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