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在海一方(15)
在海一方
三人聊起了陈老太。老路强调老人的健康,要陈松每年陪母亲去做体检。陈松说夕阳红有医护人员,常给老人们检查。老路点点头。
下午,老路和陈松去老年公寓找尹院长,谱她多关照老人,安排家政人员多陪老人晒晒太阳,在院里走走,房间卫生要搞好。他叮嘱得很细腻,真拿陈老太当妈了。
之后几年,老路回来,基本就这么个流程,去青龙山祭扫父母,探望陈老太,住老宅子找根雕,找我和陈松聊天。走完这套流程后,他开始游山玩水。以前他不是这样的。他母亲在世时,除了见我,他几乎不怎么出门,一直守着母亲。
离家久了,看什么都新鲜了。老路骑上共享单车,去郊外转悠。花果山、孔望山、宿城、渔湾,这些他熟悉的景点,如今百看不腻。景点离市区都不太远,他就骑车去,一会儿张开双臂拥山抱水,一会儿张开大口深情呼吸。
我和陈松也熟识了,偶尔在一起小酌。陈松和老路认了兄弟,我们便也以兄弟相称。陈松说坤弟,有一事我不明白,你说路哥为什么要认个娘呢?
我还是以为是恋母情结。从心理学分析,只能这么解释。他母亲走了,他需要有个寄托,就得认母了。
陈松想了会儿,说怕不是这么回事。路哥八十多了,哪还有恋母情结啊!你五十多,我六十多,你我有恋母情结吗?
我没这个情结。我母亲走三年了,虽然我怀念母亲,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那你说,老路为什么呢?我问陈松,难道因为他有钱了,像我这样做公益,回报社会?
就算是吧。陈松摇头。我以为你知道的,你们是朋友。看来,只有他自己明白。
我说,陈哥,老路和你常联系吧?
没有。陈松说,他不和我通话,隔三岔五跟我母亲通话。不过,我母亲现在有点不愿意接他的电话了。
我说为什么?
陈松说,路哥的话,我母亲听不懂。母亲听得累,心理就有了压力。
我说,啥意思?你想退了这门亲?
陈松叹息,说路哥都八十多了,我不忍伤他。可是,我又怕母亲受不了路哥的唠叨。有几次,我忍不住把手机拿过来,对路哥说,母亲要休息了。路哥在电话那端愣了一下,说好吧,妈,早点休息。他好像没反应过来是我,以为还是我妈呢,听得我一头雾水。
陈松这么说,我也听得一头雾水。
路哥不会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吧?陈松说。
我说他说话时思维乱吗?
陈松说,除了讲话听不懂,其他也没什么。
我隐约觉得,老路有难言之隐,但又想不明白。我说,老路平时和你母亲都说些什么?
陈松说,要么叮嘱母亲注意身体,更多是讲他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的事,我母亲完全不知情。还有,老是问我母亲的脚好了没有,要母亲去看医生。可是,我母亲的脚没生过病,能走能动呀。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