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太空(12)
笑傲太空
我们通常说的“太空行走”,实际上并不确切。因为航天员更需要手的帮助,才能在太空中移动。
翟志刚:手不能拨,你一拨。人可能就飘远了,人出了舱之后是不能脱离舱体的。一但要是脱了舱体,那真正就变成飞人了……我要想在舱的表面从一个位置移到另外一个位置,就是通过两只手的移动。
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还担负着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回收一件实验样品。是什么样的实验要在太空中做?什么样的试验样品,才有资格搭乘神舟七号呢?
若干年前,有国家发射了一颗卫星。没想到刚刚进入太空,卫星一侧的太阳能电池的帆板就打不开了。于是这个卫星还没完成一件任务,就变成了垃圾。最后发现,是帆板的润滑材料出了问题。国际上像这样因为润滑材料导致卫星失效的事情屡有发生。研制出耐受太空环境的润滑材料,是提高飞行器寿命的关键。
研究后人们发现,是太空的真空、辐照、原子氧和紫外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润滑失效。
刘维民:原子态的氧和紫外光对任何材料都有侵蚀性。要想知道原子氧和紫外光对固体润滑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把润滑材料放到太空中去做实验,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这项实验需要在太空中对样品进行回收。以前,在我国还没有掌握出舱技术时,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为太空科学实验提供了良机。
在以往的航天任务中,我们看到的只是飞船内部的画面,这一次,我们看到了神七飞船在轨道中飞行的姿态。航天员结束太空行走返回到气闸舱后,释放了一颗伴随卫星。2分钟后,伴随卫星从各个角度给飞船拍了照(图5)。

(5)神七伴星可以给飞船拍照
释放伴星之后,神七的太空任务就告一段落了。航天员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气闸舱则留在轨道上,和环绕它飞行的伴随卫星一起,继续环绕地球飞行(图6)。

(6)返回舱与气闸舱分离后返回地球
神七任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出舱活动技术的突破。随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将攻克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为早日建立中国的空间站铺平道路。
相关阅读
-
横杆下“钻”过去的跳高
科技之光 跳高历来被称为“失败者”的运动,每次都以运动员碰掉横杆而告终。但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健儿却又都是无限风光的“成功者”,他们的矫健身姿和巅峰成绩永载跳高运动的史
-
风云人物
科技人生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三次大范围降雪,此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 20世纪
-
师夷——蓝色角逐(一)
见证·发现之旅 背景介绍:道光、咸丰、同治三代,是清朝内外交困、受外国帝国主义蹂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期间,外国侵略者的铁船载着洋枪洋炮,沿中国海岸线从广州一路北上;
-
幻灭——蓝色角逐(二)
见证·发现之旅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