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9)

2022-09-20 15:59:4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啄命图,从大队回来一进家门,六姑绷着脸,说:哥,你好赖是个人物头,往后干啥,不用再叫队里人霉气熟了,熟了。 爹挠了挠乱蓬蓬的头发,嘿嘿一笑。若搁

啄命图

从大队回来一进家门,六姑绷着脸,说:“哥,你好赖是个人物头,往后干啥,不用再叫队里人霉气‘熟了,熟了。”

爹挠了挠乱蓬蓬的头发,嘿嘿一笑。若搁平时,他会跟六姑急,现在是队长了,有了官肚量,不跟平民百姓一般见识,对六姑说:“看你吧,人家掂你哥的凉壶,你也掂。”

娘笑得抿不住嘴儿。

爹说:“往后哇,你大哥当了队长,人堆前头,你少办我的难看,不比在咱家。”

六姑憋住笑,说:“中。”

食堂才开办时,三天一小改善,五天一大改善,对于习惯了小锅汤水的乡下人来说,还算新鲜了~阵子。

我们中队食堂设在大方院,是过去一家地主的宅子,大方院外边,宽宽绰绰一块地方,足够几百人口当饭场。

爹立在食堂门口,吹了开饭哨。饭场上,用白石灰画了四个大圈,每个圈里,摆着不同的饭菜。

第一个圈儿:白蒸馍,冬瓜炒肉,鸡蛋汤。

第二个圈儿:玉米面,熟青椒,小米汤。

第三个圈儿:红薯面窝头,红萝卜咸菜疙瘩,红薯面汤。

第四个圈儿是“懒汉缸”:一口半截缸,缸里清水煮红薯,没有一点腥味,菜是炒红薯叶,炒红薯梗。

爹立在食堂中央,拿着纸烟盒,念着上边的号码。放卫星的人,吃第一个圈儿的饭,中间派,懒汉,依次类推,分别吃二、三、四个圈内的饭菜。

爹点到谁,谁拿着饭碗乖乖顺顺地站到分类的饭圈里。

爹点到了六姑,六姑到第四圈吃“懒汉缸”。饭场上几百双眼,齐齐射向“懒汉缸”,十几个男懒汉,缩着脖子,披件夹袄,胳膊夹着碗筷,要饭似的,一个个拖着步子,走进第四圈。这些人如果早知道吃这样的“懒汉缸”,不吃,也不来丢这八辈子人。话说回来,能不吃吗?上午干活儿要力气,吃不饱,哪来的力气?没力气,甩不掉“懒汉牌”,晌午、晚上还跳不出这个圈。照着这个逻辑一推,懒汉都想通了,一弯腰,从半截缸里舀上一碗冒尖的红薯,低着头,嘴不离碗边,死命地吃。

我跟爹在头一个圈吃饭,瞅着没人,我拿起两个蒸馍,分成四块,埋进汤里,端着饭,溜到六姑身边,把碗里的馍夹到她碗里。

饭场上的老树枝上,架着一个有线广播喇叭,喇叭正对着饭场。这会儿,喇叭里叫得正凶:“昨日卫星消息,第二生产中队,收玉米日进度已达31亩,亩产创4000斤纪录。公社秦社长在昨晚电话会上表扬了二中队长……”

各圈里的人都在嘀咕。

“瞎喷。”

“反正吹牛皮不上税,净吹了。”

“哼,会喷的吃香的,说老实话的吃懒汉缸。”

六姑夹起一块红薯,嚼了半天,咽不下去,喉咙眼像长了道墙,那是气儿。这会儿,大伙儿的嘀咕像一颗顺气丸。人心是杆秤,犯着跟爹去吵。评理嘛,大伙儿心里不是把理评清了?想着想着,六姑喉咙里的墙消失了。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