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15)
瓜州月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高适)
骨都魂已散,楼兰首复传。(虞羽客)
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杜甫)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孟郊)
楼兰径百战,更道戍龙城。(武元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岑参)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严维)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张仲素)
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翁绶)
……
唐朝真是了得,连文人才子都这样豪气干云。那些身赴沙场的武将和兵士,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时候“楼兰”已是一个虚无的国名。但,它的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消失。这是一个神秘的西域王国。它的神秘,在于神秘地从历史中走来,又神秘地在历史中逝去。
它辉煌的存在,全凭独拥了罗布泊沿岸绿色的牧场。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东缘的罗布泊,是一个由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多条河流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在楼兰人心中,罗布泊就是他们生命的圣湖。水草肥美的环境,让楼兰男子体壮雄健,女子貌美如玉。他们就这样世代安逸快乐地生活着,发展着,延续着。他们甚至建造了梦境一样巍峨宏大的城堡。城堡全用石头和细沙砌成,阳光照射下一派金碧辉煌的气度。
然而,楼兰人如此美好的生活状态却在汉武帝时代被彻底打破。起因是,从他们的东北方向打马走来一群强悍的匈奴人。匈奴人不仅看上了美丽的楼兰姑娘,而且觉得楼兰人生活的家园实在是一个理想世界,于是就进行了狂野的侵袭和掠夺。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楼兰人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为了生存,为了家园,在多次进行抵抗、实力又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楼兰人不得不低下唉声叹气的头颅去做匈奴的附庸。
后来,汉朝忍无可忍,集结重兵与之展开军事博弈,让楼兰人看到了希望。汉军的凛凛雄风,一次次让藐视一切的匈奴大伤锐气。鉴于罗布泊南北多数国家臣服于汉朝的事实,楼兰人也把命运的风向标转了过来。如此举动,大让汉朝皇帝惊喜。这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楼兰是汉朝玉门关和阳关通往西域南北两道的一个“喉结”。之前,它是匈奴的联手。如今,它是汉朝的属国。往后,汉朝出关的马队和驼队就不用再战战兢兢了。
可是,尽管汉朝给了匈奴强力打击,但都没有将其骨子里的血性彻底制服。在匈奴人心里,戈壁大漠数十个国家尤其是楼兰的“背叛”,着实让他们难以放下手中紧握的马刀。若干年后,经过喘息休整,匈奴将复仇的烈火投向楼兰。慑于军事威力,鉴于地缘关系,楼兰再次倒向匈奴。让汉朝愤怒的是,这一举动激起连锁反应,原先归附汉朝的西域诸国,也同时纷纷倒戈。对于苦心经营西域的汉朝,这无疑是重大损失,甚至是重大危机,于是再次派出精兵强将,将刀枪剑戟的锋芒直指戈壁大漠。强大的汉军,几乎摧毁了匈奴老巢。这时候,楼兰王看到匈奴人溃败西逃,而汉朝已兵临城下,赶忙服罪请降。为了做到强力震慑,汉朝杀了楼兰王,并改其国名为“鄯善”。其“若不两属,无以自安”的生存之道,为自己带来了沉痛代价。这一年,是公元前77 年,也是汉昭帝亲政的第一年。东汉时,鄯善属车师前国。匈奴彻底战败后,美丽的罗布泊由于屡遭战火摧残,加之环境不断恶化,渐渐走向枯竭。曾经的楼兰城堡,也因鄯善人南徙沦为荒城。公元448 年,北魏在抗击柔然过程中,顺带灭掉这个被汉朝命名的国家。随着鄯善灭亡,楼兰永远淹没于历史巨流中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