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3)
瓜州月
向着太阳方向,似乎可以看到升腾的火焰在大漠沙丘上浮浮荡荡。依着光照投影,阳关废弃的城墙轮廓依稀可见。这轮廓,像保存了千年的剪影。
我沿着张骞的雕像向东南方向走去。一路上,偶尔有几棵胡杨斜躺着皴裂的身子。当然,也有玲珑般的绿洲。旱柳自然生长着,也还枝叶繁茂,只是三株两株,显得稀奇和珍贵。绿洲上,长满密集的芦苇。
芦花随风摇曳,白茫茫一片,远远地,就像银色的湖泊。我不由惊叹,这绿洲就是滋润茫茫戈壁生命的水源。有了它的存在,大漠才有了气息,有了生机,有了活力,有了那么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我怀着一份虔诚走近绿洲。脚下的沙地,绵绵的,潮潮的。一些精美沙粒,发着亮晶晶刺眼的光芒。微风吹拂,连片芦苇沙沙作响,如雪的芦花,像跳着优美的胡笳舞蹈。静静站在绿洲旁,可以尽情享受自然的音律。这时候,眼前飘来一朵白云,是那种透明如玉的白。我禁不住感慨,大自然竟如此的奇妙和美丽!
再往前行,即进入沙梁怀抱之中,三面都是沙丘,阳光照射下,一如童话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游人。他们的笑声,越过沙梁,传得很远。
抬头,月亮仍悬在沙梁上。太阳尽情照耀,遮掩了它应有的光芒。它好像没有一丝怨言,只默默绽放着它的美丽。就这样,一直坚守着,陪伴着大漠,亘古永恒。
月亮下边,就是阳关烽燧。我匆忙攀问与我擦肩的游人,穿着时尚外衣的一对情侣热情洋溢地告诉我,到烽燧需翻过三道沙梁。
一路上,无论弓身上行,还是仰头下坡,都得一步一个脚印。沙梁多流沙,坡势较平缓。层层叠叠的沙坡,一如曼妙的五线谱。沙坡下,点缀着稀疏的白杨,金灿灿的叶子迎风微微舞动,像在合着曲谱演奏美妙的乐章。
翻过一道道沙梁,我都陶醉在美妙的氛围中。烽燧,越来越近,太阳已过正午,月亮已经西移,朗朗天地间定格着一幅优美的画面。
——我终于走近了阳关烽燧!
我的双脚,感到暖暖的温度,那样的真切。
烽燧,高耸在沙丘之巅,像一位赤膊勇士。他的周身,散发着火一样的热度。我默默地伫立在他面前,敬畏般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不惊扰他,当地已用铁栏将他围护起来。多少岁月了,他就是这样忠诚地守护着塞上瓜州。
太阳照耀着他,月光抚慰着他,大地供奉着他,后人膜拜着他,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我看不出他的倦意。他好像在诉说着他的经历,没有忧伤的样子,而是一副倔强姿态。他的经历,就是一幅千年画卷,就是一部写满辉煌文字的古籍。
烽燧坐落的沙丘,当地人称“墩墩山”。山体硕大,地势敞阔,视野舒朗,东向谓之“红山口”,西向深沟南北横贯。沟中,流动着天山消融的冰水。这里,风比较大,细沙已完全吹尽,只留下满坡红砂石,密密集集。放眼望去,偌大沙坡,就像铺着深红色的地毯。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