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塞外明月(16)
瓜州月
虽然,这个西域王国在历史上落了个“首鼠两端”
的名声,但是汉朝“斩楼兰”的威名却成为最荣耀的象征。难怪到了唐朝,边塞再度吃紧,西域蠢蠢欲动,人们仍口口声声要“斩楼兰”。
炎汉盛唐——多么让人追忆和仰望的时代啊!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时候,都不要怨天尤人,说什么生不逢时,说什么才华无处显露,都是戚戚然沉沦自弃的一种悲观行为。而“谁道书生无用处,横扫千军使笔锋”,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使然,则是身为国家一分子勇担使命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历朝列代的文人大多都做到了,有些甚至投笔从戎血染沙场。
唐朝也不例外,文人辈出,星汉灿烂。他们没有组成什么文学大军,而是用各自的肩膀,自觉承担起文学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对人民所激发的巨大精神力量。有这样的文学队伍,就像千军万马开拔时吹响冲锋号。他们虽然不是杀敌的前方将士,却是摇旗呐喊、鼓舞士气的后方阵营。
唐朝真是不同凡响!有了文人才子的担当,还怕斩不了楼兰?有了精兵强将的英勇,还怕不能雄风万里?豪气,在边塞诗歌中得到体现。锐气,在戈壁大漠中得到彰显。一切,都荣耀地书写在中国历史上。
然而,一场“安史之乱”使盛唐成为永远的记忆。
虽然这场险些让唐朝灭国的叛乱终被平定,但河西走廊的塞外大漠却全部丢失。向来被中原民族格外重视的瓜州(时称沙州)地域,也在吐蕃趁火打劫下成为唐朝版图以外的土地。
直到六十多年后,即公元848 年,这一局面才在敦煌豪强张议潮发动驱逐吐蕃的起义下得以改变。今天,我们查阅史籍,这位敦煌人为唐朝赢得巨大荣耀,他领导的归义军,历经十五年艰苦抗争,有力地摧毁了吐蕃与回鹘、党项、吐谷浑的军事联盟,使“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面对如此胜利成果,唐朝一再给予张议潮加官晋爵。张议潮“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为唐朝保卫北庭安宁的同时,还为瓜州农业、水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使饱受磨难的西域恢复了良好生态。祥和的社会局面,让瓜州民众发自内心地赞叹:
三光昨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
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茶脂。
河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百渠。
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九
唐朝初期,玉门关移至葫芦河东岸,即今甘肃瓜州县双塔堡一带。而阳关,则在唐代中期由于山洪频发、泥沙沉积遭到破坏。即便如此,瓜州两关都是世人瞩目的地方。即便这时候海航已经开通,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依旧呈现着繁盛景象。而处于辉煌巅峰的唐朝,在应对了塞外异族政权各种挑战后,以宽广的襟怀、包容的气度,通过塞上瓜州,将来自西域的各类人群进行了盛情容纳。在之前历朝列代打下的良好文化基础上,敦煌迎来史无前例的文化交融机遇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