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后来的故事(2)

2022-08-22 15:38:26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你好 记忆,董文不插话。方之不是在征求意见。 你是写小说的,小说就是编写另一种人生。你出书,我有什么?活这么大年纪,留下什么了? 公园不远。公园大门口

你好 记忆

董文不插话。方之不是在征求意见。

“你是写小说的,小说就是编写另一种人生。你出书,我有什么?活这么大年纪,留下什么了?”

公园不远。公园大门口是一棵大榕树。公园是新建的,取名“大榕树公园”。园内没有大榕树,唯一的一棵在园外。有点错位。小时候他俩经常在树下玩,在树根上爬,后来,坐在树根上看书,复习功课。

那时候,大榕树就很老很粗很高大,现在也是很老很粗很高大,看上去没有两样。小时候见过的场景都会随着年龄和眼光变小变窄变矮,这棵榕树的生长与他俩的年龄、眼光同步。

只是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榕树还在。两人这时都这样想。

董文天天路过大榕树。“平生一蓑风雨,老树最是莫逆交。”他写这样诗句。欢乐时走过,痛苦时走过。柳烟成了方之的妻子,他曾在树枝中寻寻觅觅,找一个上吊的枝丫。“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忽然想起这句俗话。人生是棵树,长满许许多多可能。成长,便是像树一般经历春夏秋冬。他终于明白了。

快要告别人间的方之,他不知道大榕树的枝枝杈杈对董文意味着什么,大榕树下的小路对董文意味着什么。

“去树荫下面。春天阳光紫外线强,让皮肤细胞里的活性氧增多,皮肤老化得快。”

董文笑笑。方之和他的脸上早就搁挤不下更多的皱纹老年斑了。方之改不了发号施令,越老越喜欢。坐轮椅享受发号施令有合理性了。

“算了,进公园。左边有个茶室,当初是关帝庙。”

方之自個儿笑了,“是你本家。你该记得的。”

董文没有想过。马上记起来了。

毕加索说,我用一生的努力,只是想回到童年。

董文路过大榕树和关帝庙时也应该这么想的,毕加索的话是回到单纯、天真的年代。世事纷乱,董文操心和应对的事太多,回不去。

不过,这里的童年实实在在。他和方之上小学四年级,10 岁,迷《三国演义》。他和“刘备”——杜方之,还有位“张飞”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三人同喝一碗香灰水。“张飞”小学毕业到上海读书,两人都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他俩也想不起结义后有什么壮举。便是童年。

童年玩伴多半是近邻,一起上学一起下学。他俩小学、初中、高中一个学校。上小学,方之家有钱,开油坊,后来父亲吃喝嫖赌败了家。董文父母则省吃俭用,买地置户成了地主。上高小,方之的学费董文家交的。上中学,翻了个,方之家评上城市贫民,很神气,董文家败了。他俩都爱看小说,方之买的书多,四大本《静静的顿河》都敢买,他父亲说看完了别丢,纸张可以包肉(他家开肉铺)。董文只能买薄本的,如苏联电影剧本《乡村女教师》。两人一起看,不分彼此,不计厚薄。高中毕业,两人一文一武各自飞。董文大学中文系毕业到报社,方之军校毕业去野战军炮兵部队。

相关阅读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