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孤臣泪,双泪眼(18)

2022-09-11 20:08:03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孤臣泪,但李鸿章老于世故,深谙官场,对待变法维新,以及太后和皇帝的关系,一定是小心翼翼,如临如履。纵横捭阖的扬厉之气,此时已消磨殆尽,暮年的李鸿

孤臣泪

但李鸿章老于世故,深谙官场,对待变法维新,以及太后和皇帝的关系,一定是小心翼翼,如临如履。纵横捭阖的扬厉之气,此时已消磨殆尽,暮年的李鸿章只剩下“廉颇老矣”的感慨,意气消沉了。而贤良寺外,朝堂之上,皇帝和太后的权力之争却愈演愈烈,三十年间两度垂帘,使得太后成为实际上的女主,因此戊戌百日便惨遭失败,六君子菜市口被杀,光绪皇帝被囚瀛台,康有为、梁启超走避日本。

纵然是隔岸观火,也胆战心惊。

到了1899年年底,李鸿章枯坐贤良寺,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他当然心有不甘,一生呼风唤雨,难道在这里终老此生?直到朝廷发布“两广总督”的任命,他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不想去宫中辞行,慈禧太后却突然拿出一大摞子奏折来,厉声喝道:有人弹劾你,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这样回答:如果主张变法就是康党,臣无话说,臣是康党。

慈禧太后无言以对。

岁暮天寒,雨雪载途,李鸿章上路了。两广总督的任命,让年近八十的李鸿章重又野心勃勃。然而他不知道,不过几个月后,他就会重返贤良寺,而等待他的,是更大的耻辱。

落日照进贤良寺西跨院,将李鸿章的身影拉得很长。

树木已经落尽了叶子,风也开始硬起来了,从这里望去,能看见荷枪实弹的俄国兵,分站在贤良寺大门的两侧。这座刚刚经历了炮火的寺院,一片破败,僧人们早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是1900年10月11日,七十七岁的李鸿章只身重返贤良寺,准备和各国公使周旋。离京仅仅十个月,触目所见,已是地覆天翻,徘徊在遍地瓦砾之上,李鸿章的心情沮丧极了。

从这一年的开春起,他就有不好的预感。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岁在庚子,先一年在山东起事的义和团,迅速蔓延到直隶一带,对北京造成极大威胁。驻京的英、美、德、法四国公使,联名致清政府“哀的美敦书”,要求在两个月内将义和团全部剿灭,否则将派水陆各军强行驰入山东、直隶,由他们来剿杀义和团。不久,俄国也加入了对中国的警告,各国军舰聚集于天津大沽口,虎视眈眈;慈禧太后却出于她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一味纵容和利用义和团的排外情绪,最终酿成了庚子之变。

这个女人,一生发动过三次宫廷政变:辛酉政变,处置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甲申政变,驱逐了以恭亲王为首的全体军机大臣;戊戌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置满朝文武于股掌之上,翻云覆雨,心狠手辣,让天下的男人汗颜。而这一次,她之所以要纵容义和团闹事,是为了废光绪,另立端王载漪之子为帝,而载漪的妻子,是她的内侄女。在端王别有用心的操纵下,义和团开始围攻使馆,焚烧教堂,6月11日,又在永定门外火车站,枪杀了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北京城自此失控,烟火四起。到了6月15日,慈禧太后见局面实在无法控制了,这才命李鸿章火速进京,收拾残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