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小辑:孤臣泪,双泪眼(7)

2022-09-11 20:08:03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孤臣泪,清末官场贪腐成风,政以贿成。 但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李鸿章对待乡人,情谊最厚,晚年坐镇北洋,凡有安徽老乡来求,无不安置于局所军营,

孤臣泪

清末官场贪腐成风,政以贿成。

但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李鸿章对待乡人,情谊最厚,晚年坐镇北洋,凡有安徽老乡来求,无不安置于“局所军营”,外省人几无插足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会说合肥话,就把洋刀挎”。但他对他六弟李昭庆,似乎并无看顾,也不知他们兄弟间有什么矛盾。据马昌华《淮系人物列传》,李昭庆在曾国藩大营时,作战很是勇猛,每战“匹马斫阵,所向无前,虽盛暑寒冬,与士卒同劳苦”。只可惜本是李昭庆瓮中之鳖的捻首赖文光,最后被留守扬州的吴毓兰所活捉,李昭庆鏖战一场,却只得了一个记名盐运使的虚衔。他当然不服,也不甘,更何况他二哥李鸿章,此时正一言九鼎!就去天津找他老兄讨个说法,谁知“文忠复避嫌,不为推荐”,遂“郁郁不得志”。这是李经方内弟刘晦之《异辞录》中的原话,想来不假。李昭庆不久又重返天津,结果一病不起,“卒前数日,文忠往视,太常移面向内不与语”,也就是说,李昭庆临死时,仍然记恨李鸿章,“移面向内”,不愿和他说话。

在六兄弟中,李鸿章与李昭庆的关系最为复杂。众所周知,李鸿章长子李经方,过继于六房李昭庆,而这位“李大公子”在李府很是跋扈,权力很大。按说李鸿章对李昭庆,应该比对其他兄弟更为亲近一点儿,然而相反。据说是与一则传言有关:李昭庆立功后进京觐见,被慈禧太后留在深官数日,朝野谣诼纷传。这在正人君子曾国藩,怎么能看得下去?于是去找李鸿章要说法。为了不株连家族,李鸿章就令他六弟自杀,这一说法,在合肥乡间流传甚广。不错,李昭庆是死在他二哥天津府上,死时年仅39岁,但曾国藩1872年3月就已在南京去世,而李昭庆进京是1872年5月间,时间对不上啊?还有的说,李昭庆死后,为了表示对他六弟的愧意,李鸿章才过继了李经方。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李经方被过继,是在1862年,距李昭庆死,还有十多年的光景呢。

所以民间传闻,多似是而非,可信度不大。六家畈淮军建筑中最完整的一片,在镇子西头,为淮军名将吴育仁旧宅。吴育仁少小家贫,以织布为生,后随叔父吴伯华人淮军,因军功升至记名总兵,独领“仁字营”,官至总兵加提督衔,晋授建威将军,正一品。不过,武官的“正一品”,是不能和文官比的,“武一品”见了“文一品”,照例要“行礼挎刀”。“行礼”是称“下属”,“挎刀”是为长官“站班”,类似于今天的“站岗”。中日甲午战争后,吴育仁还乡,广置田产,在六家畈建六栋四进大院,地势在当地最高,据说风水也最好。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它二进大厅的黑色大梁非常难得,当地人称“独龙过江”。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