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河洛谣》(21)

2022-09-07 19:10:50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河洛谣,铁钩担的那些喽啰兵被当地百姓称锅盖兵和擀面兵,因为这些喽啰平时下山都是一手拿着铁锅盖,一手拿着木擀面杖,这也是铁钩担的一个发明创造。他这

河洛谣

“铁钩担”的那些喽啰兵被当地百姓称“锅盖兵”和“擀面兵”,因为这些喽啰平时下山都是一手拿着铁锅盖,一手拿着木擀面杖,这也是“铁钩担”的一个发明创造。他这样做,不但减少了山寨的开支,二来很实用,有事时,可以当作锣使用,敲打振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样的兵器能攻能守,铁锅盖可以当作盾牌,做防身之用;木擀面杖可以当兵器,攻击时使用。

得知那个曾让自己丢脸的汉子惹恼了马蜂,蜇了自己不少兄弟,此刻,他又在寨下挑战,“铁钩担”怒火不打一处来,提上铁钩担走出“聚义厅”——其实就是一个土窑洞。

“毛团”忙上前拦住“铁钩担”,苦苦求道:“大哥,不要上当,咱只要不开寨门,他们蛋门没有。”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铁钩担”根本不听“毛团”的劝说,提着钩担,赶到了寨前。

站在寨上往下观看,果然是赵匡胤!

苟仙儿他们见到“铁钩担”,叫喊得更起劲儿了:

“狗屁‘铁钩担,怕是一掰就折吧?”

“‘铁钩担你没胆吧?回去当你的缩头乌龟吧。”

赵匡胤呢,也不叫,也不喊,骑在玉龙驹上一脸藐视的神态。

是可忍,孰不可忍!“铁钩担”气得哇哇大叫,差点儿把牙齿都咬掉,忙让人打开寨门,率领众喽哕出了寨。

看到“铁钩担”和他的“锅盖兵”出了寨,赵匡胤勒马往岭下而去。岭上都是斜坡道,根本展不开拳脚。

“铁钩担”以为赵匡胤害怕了,紧跟着往下追。

到了岭下的开阔地带,赵匡胤“吁”的一声带住马,掏出随身携带的混天棍,拉开了架势。按照过往的打法,他一般不先动手。“铁钩担”原是良民出身,毕竟对当地百姓做过贡献,因此说,赵匡胤打算先出几招儿,吓唬一下“铁钩担”,让他投降算了。对于棍法,赵匡胤早就烂熟于心。只见他直劈横扫,前挑后撅,进退有度,开合自如,力刚势猛,进退之间衣袂翻飞,体态婉转,玉树临风,一杆长棍使得出神入化,虎虎生风。

谁知道,“铁钩担”属于那种瞎子不怕老虎的角色,不知道赵匡胤的厉害,抡着铁钩担,“呼”的一声朝赵匡胤的马腿扫来。赵匡胤吓了一跳,他从未见识过拿钩担当兵器的。钩担的一端带有铁钩,若是被勾到,不死也得伤。玉龙驹倒是机灵,一闪身子,躲过了钩担。钩担的铁钩扫到地上,“哗”的一声腾起一股尘土。说起来也邪怪,此时来了一阵阴风,赵匡胤恰巧站在下风口,尘土一下子迷了他的眼。“铁钩担”趁机挥起钩担直奔赵匡胤的面门,想一下子把他打个脑浆迸裂。赵匡胤何许人也?听到一股强劲的风扑面而来,暗叫不妙,单手举起手里的棍子就那么一挡,只听“当啷”一声,“铁钩担”手里的钩担被震飞了。赵匡胤忙带了一下马,冲出了好远。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