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60)
河洛谣
赵匡胤回首古驼岭,几多感慨:这里是他的命运之根,事业之脉,人生前行之源啊。
下部
祭拜永安陵侍死如侍生
花开花枯,春来春逝,转眼便是三千多个日日夜夜。
公元976年9月,赵匡胤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驾临永安县(即巩县,今巩义市),首站便是邓封乡(今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那里有父母的坟茔,即永安陵。赵匡胤此行的目的便是祭拜父母。近段时间来,他晚上常常梦见父亲和母亲。他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在世的时间不多了,似乎很快就要与另一个世界的父母见面了,这才有了巩县之行。
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氏的坟墓原先在汴梁的东南埋葬着。前文已经交代过,公元960年,赵匡胤登基后来到巩县,发觉这里是个好地方,有了迁都巩域的意思。后人凭想象说是迁都洛阳,洛阳毕竟做过好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他们可曾知道,洛阳谐音“落阳”,使得一些把自己比作太阳的帝王们望而却步。给您举个例子您就知道此话并非空穴来风,远的不说,就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到了洛阳后兵败不说,还乖乖投降了,民间的说法就是日本的国旗为太阳旗,到了洛阳就“落”了!老百姓以为,华夏的土地,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江山,一山一水,自有一山一水的灵气。这灵气,时时呵护着华夏版图的“华夏血统”,任何一个入侵者,任何一个华夏民族的不肖子孙,必然会消失在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山水灵气之中。
话题再扯回来,赵匡胤那会儿,北宋刚改年号,百废待兴,想行动也不敢轻举妄动。登基一年后,母亲去世,赵匡胤只好暂且把母亲草草葬在了父亲身边。到了公元963年,国家趋于安定,又把迁坟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为父母的坟茔具体选址时,赵匡胤亲临现场后,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更为自己的这一举动惊喜不已,如果洛水之西北是阳宅首选之地,那么洛水之东南则是阴宅首选之地。洛水之东南这块地方,左有绵延百里的霍山环绕(宋陵之后改称青龙山),右有白虎滩相衬,南有嵩岳少室,北有洛水黄河,整个地势,符合了皇室墓葬的山水风脉条件,是一块具备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嵩山)、北玄武(黄河),南山北水,山高水来,福贵不断,万山来朝的古代皇家选择墓地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年,赵匡胤力排众议,把父母的坟墓从开封迁到了巩县。赵匡胤这样做,也是给世人一种错觉,免得巩县这块风水宝地被他人占去。
正值秋天,天空一碧如洗,高远辽阔,有苍鹰在天空展翅翱翔。皇陵里的柏树郁郁葱葱,各种花卉开放得热热闹闹,粉蝶在其间飞来跃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走进皇陵,远远望着高大的陵墓,赵匡胤的心头仿佛有两个人在对话,一个是父亲赵弘殷,另一个人就是他。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