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9)
河洛谣
“铁钩担”原名苟蛋,因为有些蛮力,一次能挑起二百斤以上的货物。曾用坏了不少钩担,后来特制一根铁钩担归他自己用。久而久之,便被人唤作“铁钩担”。“铁钩担”力气大,拉碾子对他来说稀松平常。话虽如此,纤细的牛皮绳勒进脚趾头之间,石碾子足有四五十斤重,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铁钩担”弓着腰,身子弯得跟希玄寺的飞天似的,上身几乎跟土地平行,全身的力量都贯注在右脚上……日头爬到了半空中,渐渐露出火辣辣的本色来。“铁钩担”光着膀子,身上的汗珠子层出不穷,配着古铜色的皮肤,黑油油的,随着汗水的蠕动,一閃一闪的。汗水小溪似的蜿蜒在脊梁板上,流到边缘处,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滴,落进土里便不见了。“铁钩担”的脚步虽然慢了不少,但他越拉越远,再继续拉下去,几乎就到黄河边了。
黄河北岸人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好像是雷雨前的天空,阴沉得要滴下水来,眼睛里似乎也要喷出火来,他们一个个攥紧拳头,随时要出手的样子。
苟仙儿见状,忙对“铁钩担”喊道:“狗蛋,差不多就行了,给人家剩点儿吧。”
“好神力!”策马到此的赵匡胤刚好看到这一幕,禁不住高声叫道。
此时,玉龙驹已经跑得大汗淋漓,安分许多,早已没有当初的傲气了,换句话说,已经认可了赵匡胤这位新主人。农村话讲,软的捏,硬的怯。用到玉龙驹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苟仙儿听到喝彩声,循声望去,但见赵匡胤身高七尺,肩宽腰细,体格匀称,紫色脸膛,真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具体说吧,赵匡胤两颊丰润,鼻梁高挺,宽阔的额头下,两道粗黑的眉毛,外端微微上翘,几乎延伸至太阳穴,眼睛硕大而明亮,让人不由得生出仰慕感,还有一种敬畏感。
说实话,“铁钩担”几乎用尽了力气,捕捉到苟仙儿的声音后,便趁坡下驴,停止了比赛。大老远,他也瞧见了赵匡胤和玉龙驹。他没有留神赵匡胤,他关注的是玉龙驹。正在得意的他,甩了一下脸上的汗珠,高声叫道:“嗨,你这驴卖给我吧?几两银子?”显然,“铁钩担”是故意把马说成驴的,没事找事,这就有点儿挑衅的意思了。
趙匡胤皱了一下眉头,听到这话心里就不舒服,心说真是山野村民,如此粗俗无理不懂礼数,他不由得握紧拳头,顺势跳下玉龙驹来,想要教训一下“铁钩担”。
苟仙儿见状,忙迎上前,低声对赵匡胤说:“这位小哥,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您何必跟‘铁钩担一般见识?”
“铁钩担?”赵匡胤打了个愣。
苟仙儿就把“铁钩担”的情况简单给赵匡胤说了一遍,说:“小哥,俗话讲,强龙不压地头蛇。您千万冷静。”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