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30)
河洛谣
抡枪舞棒续一统。
慕容延钊不由对韩令坤高看了一眼,赞道:“二弟行啊!好,话俗志不俗。”然后吟诵道:
一雷惊岭生九龙,
九龙饮黄天下清;
敢是上苍怜民意,
特遣圣主救苍生。
韩令坤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大哥就是大哥,不服不行。三弟,你也来几句。”
赵匡胤也早有此意,看着东方的日出,斟词酌句了好半天,才一字一顿地说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
慕容延钊垂头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说:“还算贤弟的境界高。”
赵匡胤不知道大哥说的是不是真话,还是不好意思地说:“哪里话,跟大哥比,我提鞋也跟不上。”
“说走咱就走,啰唆那么多干吗。”韩令坤催促道。
慕容延钊和赵匡胤对视一眼,笑了。
这时,赵匡胤再去跟苟仙儿告别,发现老人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不觉喟然长叹了一声。
看到赵匡胤兄弟三人远去,苟仙儿从草丛里钻出来,自言自语道:“贱民为天下百姓尽一点儿力,知足了。可惜,对不住闺女了。”
回到家中,苟仙儿顺梯子爬到上院,最东边那空窑洞是渔娘的闺房。他来到渔娘跟前,看到她默默坐在织布机前一动也不动,黯然神伤地说:“闺女,别看你们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咱跟人家不是一路人呐!”
渔娘没有吭声。
苟仙儿说:“人家是世代为官,咱家世代为农,门不当户不对。闺女,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这辈子我谁也不嫁。”说罢,渔娘趴在织布机上嘤嘤地啜泣起来。
苟仙儿心里烦闷,想喝两杯,晃了晃酒葫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他就走出院门,顺着山道来到了黄河码头。
已近中午,碼头冷冷清清的。官道上偶尔有一两个行人,也是一脸菜色,衣衫不整,行色匆忙。码头那儿有两只小船停靠在岸边,不见船夫的影子。小船随着水波晃晃悠悠的,似乎随时有被冲走的可能。码头那儿有个杂货铺,兼营日用百货。店主也姓苟,唤作苟二,按照辈分,他叫苟仙儿叔。
“二,生意咋样?”苟仙儿问道。
“叔,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哪有什么生意。”苟二苦着脸,叹道。
“来,灌二两散酒。”苟仙儿摸出几个铜钱,递上酒葫芦。
苟二一边灌酒一边问道:“叔,高兴事还是烦心事?”
“废话,这年月能有啥高兴事?”苟仙儿叹道。
回到文武院,苟仙儿让老伴儿翠莲弄了两个下酒菜,自己坐在石凳下自酌自饮起来。想起燕赵老友的来信,听着文院那一声高一声低的织布声,两杯酒下肚,苟仙儿心里愈加沉闷。
忽然,听到黄河码头那儿传来急促的叫声:“山大王来了,山大王来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