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22)
河洛谣
就在这时候,“毛团”跟火烧了屁股似的叫道:“大哥,寨上着火了……”
“铁钩担”回望寨上,只见古驼岭浓烟冲天,像是被人放了火。“铁钩担”嗷叫一声“撤”,话音未落自己已经率先跑了。那些“锅盖兵”本来就是乌合之众,见此情形,嗷叫一声都转身逃向山寨,恨爹娘只给了自己两条腿。
好半天,趙匡胤的眼睛才睁分明。远远看到,一场混战摆在寨门之下。怎么回事?这些山大王们起内讧了?赵匡胤一边琢磨一边催马上前。
玉龙驹何等之快?转眼之间便到了跟前。场地中间两名陌生面孔,从出手的架势上看,都是练过功夫的,一个高大,一个瘦小,高大的紫色面皮,瘦小的肤色略白,高大的使长枪,瘦小的使短剑,两个人联手,长枪攻上路,短剑劈下路,配合得天衣无缝。“铁钩担”也不示弱,一根扁担在手,玩转得出神入化。钩担两端的铁钩,不但可以钩,还可以砸。使短剑的那个一不小心,手里的剑差点儿被砸飞,身子往前一带,差点儿跌倒。几乎同时,只听“啪”的一声,那根长枪拍在“铁钩担”的手上,手一松,钩担从手里脱落。这时候,瘦小的那个汉子,短剑顺势往前一送,“噗”的一声,短剑扎进“铁钩担”的胸膛……“毛团”和剩下的“锅盖兵”一看不妙,便四散逃窜。两个好汉刚要追赶,赵匡胤拦住了他们,说:“出头鸟已经死了,放他们一条生路去吧。”两个汉子这才带住马,停了下来。
三个人各自介绍一番,这才相互知道了底细。
使长枪的汉子是山西太原人,名叫慕容延钊,其父慕容章是并州刺史,知道带兵打仗的苦,不愿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打算将他培养成一个儒生。所以说,慕容延钊自小熟读“四书五经”,满腹经纶,说话文绉绉的。十五岁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见他身形高大,说不习武可惜了,还愿意收他为徒,教他武艺。慕容章心想,当下正值乱世,练就一身武艺不说报效朝廷,起码可以保护自己,就答应他练习武艺。又过十多年,慕容延钊不愿意待在家里,四处云游,听说巩县这地方山美水美,民风淳朴,便来了。
使短剑的名叫韩令坤,祖籍武安,父辈都是将军,因此,他自小练武,身手不凡。辽兵侵占中原,占据京城汴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便计划赶到开封,赶退辽兵。途中遇到慕容延钊,两人志趣相投,结伴而来。
两人到了古驼岭下,听到“龙头寨”方向嗷嗷乱叫,从老百姓嘴里得知,赵匡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与寨上山大王搏斗,两人一拍即合,飞马赶过来相助。
之后,赵匡胤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三个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热,真有点儿英雄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