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河洛谣》(31)
河洛谣
苟仙儿急忙叫翠莲上了文院,然后把梯子拉上文院。这时候,又跑过来几个邻居,也是到文武院躲避的。苟仙儿忙放下梯子,接几位邻居也上来了。
当天下午,苟仙儿才知道是黄河水盗驾着几艘梭子船到码头抢劫,苟二的店铺被抢夺一空,苟二为逃命,跳进黄河想爬上过往的船只,不料被浪给吞没了。
火烧古驼岭赢得百家尊
古驼岭有三个自然村落,按其地理方位划分为西岭、南岭、东岭。每个村落也都有一个饭场,即家家户户吃饭时约定俗成的集中地,农家人忙,只有吃饭时有空,大伙儿聚在一起吃饭,说说家长里短,道道天下大势。每个饭场都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树,这三个饭场的树还真都不一样,西岭是槐树,南岭是柿树,东岭是枣树。到了夏天,三棵树遮天蔽日的,树下少见阳光,阴凉着呢。孩子们树上树下捉迷藏、翻跟头,妇女们在树下纳鞋底、缝衣服,男人们在树下喷空,或者和衣而卧,或是无声地在那里吸烟,也不知道心里想的什么……到了吃饭时候,树下就更热闹了。日子长了,这三个村落被唤作“柿树洼、槐树沟、枣树坪”。
苟仙儿就在柿树洼住。
本来,苟仙儿在古驼岭就是一个“进得百家门,说得百家事,医得百家病,吃得百家饭,赢得百家尊”的人物,自从他协助赵匡胤兄弟三人降服了“铁钩担”和他的“锅盖兵”后,在古驼岭的威信大增。
这天,苟仙儿起个五更,带了捐给希玄寺的两斤棉籽油,打算赶到寺里上头炷香。
一进寺,在一偏殿的龙王爷前,操着黄河北岸口音的几位香客,一边上香,一边念念有词:
河神爷,开开恩,
今年大水朝南滚,
一滚滚到邙山根,
滩地都属河北人……
听着经曲,看着这些面色苍老的香客,苟仙儿心里翻腾不已。又往前走了一段,来到寺角的一个偏殿,里面有几个上了年纪的香客,看面相,有点儿熟悉,应该是邙岭一带的。他们嘴里念叨不已:
嗨嗨兔啊,嗨嗨迷呀,
嗨嗨水啊,嗨嗨风。
河神爷啊,您睁开明眼睛,
今年黄河向北涌,
向北涌,向北涌,
一涌涌至孟津城,
黄河滩地万万亩,
亩亩都归邙山岭……
苟仙儿流泪了。两岸百姓为争黄河滩地,冤上冤,仇上仇,何时才了啊!
在过去,每到饭点,枣树坪和槐树沟的百姓都聚集在各自的饭场。现在,这两个饭场的人都愿意多走几步路,把饭场转移到柿树洼了,就是苟仙儿的文武院。看吧,一到吃饭的时候,不用哪个通知,男女老少就端着碗从自家出来,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汇聚到文武院。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靠在树上,有的甚至坐在树杈上,一边吃一边拉呱着,很是热闹。有的人始终一言不发,只顾吸溜碗里的饭,耳朵却竖起来,偶尔会接上一句;有的滔滔不绝,直到人群陆续散去,才发觉碗里的饭都凉了。议论的话题很是宽泛,有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孩子没有屁眼之类的闲话,也有天气、收成之类的正经话题,当然,也议论朝廷里发生的事情。苟仙儿呢,看似核心人物,话题并不多,更多的是听大家说话,有时,从开始到结束一句话都没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