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散文:一个民族的尊严(20)

2022-09-21 11:50:2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大河灯魂,历时四天四夜的花鼓灯班子大竞技,在宋廷香、丰占文、田振起等艺人的欢呼声中,在樊浩云等人的锣鼓、鞭炮声中宣告结束。 30年代中期,宋廷香在西陈

大河灯魂

历时四天四夜的花鼓灯班子大竞技,在宋廷香、丰占文、田振起等艺人的欢呼声中,在樊浩云等人的锣鼓、鞭炮声中宣告结束。

30年代中期,宋廷香在西陈集玩灯中,结识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陈敬芝。花鼓灯歌舞艺术把他俩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在以后的玩灯唱戏中,他俩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结成了莫逆之交。后又与詹乐亭、李学洪等人一起,同时驰名于颍上、寿县、凤台一带。他玩灯时,宋廷香是陈敬芝(扮“兰花”)最亲密的搭档。他俩经常在一起表演“小花场”,宋廷香扮“鼓架子”,他面部表情丰富,擅逗趣,与陈敬芝配合默契。他们合演的《推小车》独具特色。陈敬芝端灯持伞盛装“坐车”,宋廷香双手攥住腰带两头,把腰带扁担似的横担在肩,在陈敬芝身后“推车”。他根据“坐车”的步法上的变化,分别运用花鼓灯“鼓架子”的紧步、碎步、漫步等与其配合。上坡、下坡、过小桥、陷泥窝等动作,都做得既真实又夸张。他唱的《小车歌》词语幽默风趣,常逗得观众捧腹不止。

在生活中,宋廷香则是陈敬芝的兄长。出门玩灯像待亲弟弟一样照顾他。怕草鞋磨脚,帮他打双布草鞋留着赶路;在灯场中,陈敬芝那时玩灯已经很红了,扮个“兰花”围观的人很多,甚至有拥挤现象,宋廷香总是连说带劝,想办法替陈敬芝解围。陈敬芝上场以前喜欢喝茶,宋廷香总是给他准备得好好的,将茶杯送到他手上。在陈敬芝父母的眼里,宋廷香也是他家的成员之一。为解决儿子的婚姻问题,找他来商议。宋廷香大包大揽,一手操办。陈敬芝的婚事简单而又迅速地办妥了,除却了陈敬芝父母的一桩心事。他们为了丰富“清音调”,所组建的“弦子灯”班,也是宋廷香、陈敬芝等在玩灯中的一大创新。

1937年,宋廷香、陈敬芝等人从霍邱学得“清音调”后,宋廷香凭着记忆口授音调,请民间乐手梁金传、韩运辉在自制的板胡上摸音试奏。宋廷香唱一句,他们学着拉一句。不准确的地方,宋廷香随即给予纠正。几天下来,“清音调”终于在部分凤台艺人中传播开来。宋廷香又根据“清音调”的落音规律,每句唱腔后都增添了一个与唱腔落音相同、相呼应的一个过门。有了伴奏和过门,演员演唱有了依托,结构更趋合理,表现力也就更强了。接着,宋廷香与陈敬芝等从《宣讲拾遗》《廿四孝》等书中提取章节、演绎故事、分扮角色,编演了《安安送米》《白海棠割肝救母》《白玉楼讨饭》等剧目。由于这些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具有抑恶扬善的鲜明倾向,他们角色搭配得当,人物形象鲜明,加之“清音调”,便很快在凤台及毗邻的几个县农村中流传开来。

宋廷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改演“弦子灯”后多演老旦。他平时很注意生活积累,能将自己对社会中,各个阶层中老年妇女的认识和理解搬上舞台,他扮演的角色,着力追求变化人物的内心世界。眼睛虽有残疾,但是他面部表情准确(俗称:脸上有戏),唱腔中常运用停顿、换气表现抽泣,尤其擅长塑造悲剧角色。一次,在寿县茶庵集演出《白海棠割肝救母》,观众被宋廷香等人的表演所倾倒,对剧中的白海棠无限同情。台上台下一片饮泣之声,观众中突然跑出一妇女,冲上台去一拳就把扮演婆婆的宋廷香打倒在地,并哭喊:“白海棠把心肝都割给你吃了,你还要打她,要你这样的人干什么?”通过大家再三解释,那妇女才明白过来这是在演戏。这一观众的“人戏”,使“看了‘宋瞎子,哭了一家子”这句话传开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