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阁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散文:一个民族的尊严(25)

2022-09-21 11:50:21 来源:文言阁 作者:admin
导读:大河灯魂,王考千玩花鼓灯是个多面手,能歌善舞。他年轻时扮演兰花,有时也兼演鼓架子。扮演兰花时常用的动作与步法有端针匾风摆柳步等。即兴编写演唱花鼓歌

大河灯魂

王考千玩花鼓灯是个多面手,能歌善舞。他年轻时扮演“兰花”,有时也兼演“鼓架子”。扮演“兰花”时常用的动作与步法有“端针匾”“风摆柳步”等。即兴编写演唱花鼓歌,是王考千独具的艺术特长,他能见到什么唱什么,唱词信手拈来,却也开合有度,合辙押韵,且使用的都是老百姓的口头语,抒发的都是百姓大众的肺腑之情。针对旧社会瞧不起玩灯艺人的世俗观念,他唱道:“人人都说玩灯孬,我把玩灯表一遭,永乐皇帝当灯头,三宫六院把头包,文武大臣把锣敲,小朝廷挎鼓不算孬。”

为反映农村中轻视妇女、虐待童养媳的现象,他以众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传统花鼓歌为基础,编演了男女对唱《小圆房》,经凤台县文化馆丁怀亮等加工整理后,1957年元月,在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上,《小圆房》获优秀创作奖,王考千荣获表演特等奖。同年三月,他与郭廷英扮“兰花”合作,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花鼓歌对唱《小圆房》荣获优秀创作和表演一等奖。

在京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小圆房》这个节目先后在《大家演唱》《扫盲专号》等刊物上发表。广大观众评论王考千等演唱的花鼓歌对唱《小圆房》:“语言通俗,百听不厌。”为响应党中央“根治淮河”的号召,王考千唱道:“毛主席号召修淮堤,老百姓心里都欢喜,俺决心要把淮河来修好,你可记得50年来大水欺……”针对农村中娶媳妇大要彩礼的旧俗,王考千编演了《新事新办歌》,深刻地批评了拜金主义的落后现象。而他的《统购统销歌》《土地到户歌》等,既热情地讴歌了党的政策及农村中的新变化,又充分地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演奏花鼓灯锣鼓,王考千更是个行家,鼓、锣、钹等他样样皆通,尤其以演奏大锣最为出众。他打锣鼓的速度节奏掌握得快而不赶,慢而不散,强弱起伏,对比分明。他以锣领奏时,锣鼓点变化多端,不掉锤子不嚓音,轻重缓急似撒土不漏。演奏中,他边击锣边做动作,锣锤时而高举过头顶,时而与同伴指戳戏耍,整个气氛让他渲染得热烈非凡,无以复加。

王考千一面务农,一面玩灯。先后在潘集区夹沟乡文艺宣传队、风台县高皇区文工团、王嘴村宣传队、夹沟乡花鼓灯艺术团等从事花鼓灯演出、创作与传承工作,历任演员、副团长、团长、教练等。改革开放以来,王考千花鼓灯艺术生涯春暖花开,炊金馔玉。20世纪80年代,花甲之年的王千考,专心致力于对花鼓灯后代的培养和传承工作。他发动全家人,利用自家的庭院和器材,竟办起了免费的“家庭作坊”似的花鼓灯培训班。有时还管24个门徒的食宿和生活日用品。儿子带锣鼓班,老伴儿带“兰花”班,他自己带“鼓架子”班。用胶织袋装上稻草当地毯,用自家的堂屋、院子、晒场当练功排演场地。不出几年,他的门生中,有不少成为了当地专业花鼓灯艺术团的台柱子和业务骨干。1994年,他事业的左膀右臂——他的老伴儿和唯一的儿媳妇,不幸相继去世,一如塌了半边天的他,却咬牙强忍住巨大的悲伤和哀痛,不顾年事已高,以更多的爱和更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花鼓灯新人的理想当中,先后在王嘴、新集、老庙等村镇,连续举办了三期花鼓灯培训班,学员最多的一期竟达210人。为了学员们每个人都有上台实践的机会,他又自掏腰包,创办了夹沟乡少年花鼓灯艺术团,自任团长和教练。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生活随笔:回忆,过去的甜味儿

    北方人嗜酸,南方人爱甜,肉羹里都放糖。汪曾祺老先生说:“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肉包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饭菜里都放糖,虽然味

  • 旧故事:父辈们

    旧故事:父辈们

    台湾的十六弟书仁,清明节要回老家上坟,我去郑州飞机场接他。 十六弟是九叔父的儿子,长得一表人才,特别像二奶奶。机场出口,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九叔父去台湾前是国民党洛阳

  •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小说故事:牛粪也有着独特的清香

    官里传出消息,皇上纳妃,当朝官员如有待嫁女儿,可以将画像上呈甄选。 李知府很激动,他有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待字闺中。 当然得先找一名画师。 应征者络绎不绝,经层层筛选,入

  •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生活随笔:心地善良,心怀悲悯,一生定能行好运

    清晨的校园里,清风习习,鸟鸣啾啾。 一如往常,在学校操场边的一排香樟树下,我胡打了一通自创的“五禽戏”,拉伸后,准备再做一百个俯卧撑。刚趴下来没做几个,突感有东西掉